- 加工:荔枝丰年的降压灵
- 时间: 2004-06-02 08:37:5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南方农村报 点击:
- 今年茂名荔枝喜获大丰收,自家有着1000多亩荔枝的高州根子镇南冲果场老板罗志辉既高兴又镇定,和2002年因大丰收担心价格太低而夜不能寐不同,早在四月底,他就囤积了近万公斤柴火。“如果荔枝价格实在太低,我就立马起个土炉烘荔枝干去。”罗志辉如是说。
分界镇的荔农也不慌,该镇提出“一家一户一条炉,一炉一日一千斤”的口号,目前该镇建有土炉3000多条,其中南山村800多户农民就建有土炉700多条。加上日加工荔枝30吨的近10条机械化加工线,镇负责人钟增福说,不用担心。
茂名全市的荔农底气也很足,在3月举行的全市水果流通工作会议要求,兴建土炉1万条。目前大量的土炉已基本就绪,加上多达50多条的机械化烘干线,强大的加工能力正成为茂名荔农坚强的后盾。
大力抓好荔枝加工,已成为茂名今年应对荔枝“大汛”最大的王牌,也成为全省应对荔枝特大丰年的一剂降压灵。
权宜之策抑或大势所趋
今年广东省荔枝产量预计接近100万吨,超过2002年创下历史的新高。省农业厅种植业处副处长伍洪波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说,当前广东省加快发展荔枝加工已是刻不容缓。
发展荔枝加工,是权宜之策抑或大势所趋呢?
回顾广东省近五年来的荔枝生产,从1999年的69万吨,到2002年的92万吨,到2004年的近100万吨,纪录在快速地刷新。据统计,目前全省荔枝种植面积达300多万亩,随着管理技术进一步完善,大小年差距缩小;新投产树持续增加;已投产树树冠增大进入丰产期,今后产量突破100万吨将是轻而易举。面对年趋大增的荔枝,在保鲜难题仍未得到妥善解决,国内中小城市市场开拓尚需时日,国外出口门槛日益提高的情况下,发展加工正成为被“逼”剩的最后一招。
放眼世界,发达国家农产品加工业与种养业之比约是3:1,加工业所占比重越大,效益就越明显。有学者把其称为“1.5次产业”,认为大力发展“1.5次产业”是传统农业融入工业化进程的必然选择,通过以农促工,以工带农,有效地增加农民的收入。
伍洪波说,发展荔枝加工,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减轻荔枝鲜销的压力,防范市场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延长产业链,提高荔枝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荔枝是广东最大宗水果产品,发展荔枝加工业更具现实意义。
高州市分界镇负责人钟增福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平均3公斤鲜荔枝加工1公斤荔枝干,以价低时的3元/公斤计算,原料成本约需9元,加上其它生产成本1元,以1公斤荔枝干14元计,荔农可增加收入4元,每公斤荔枝可增加1.3元的收入。南山村是该镇荔枝龙眼加工专业村,村民每年仅加工荔枝干一项收入人均达2000多元。
发展荔枝加工业,已是大势所趋。
土炉唱戏抑或机械为王
今年5月,从化市街口镇团星村荔枝加工大户廖细初把家里10多口土制烘池全部推掉,一口气投入8万元,购进4台三久烘干机。他的老朋友,大坳村加工户黎艺斌也步其后尘,与人合伙买进1台三久烘干机,迎接即将到来的荔枝加工高峰期。
弃土炉,添机器,何故?廖细初说:多、快、好、省。
与土炉烘干相比,机械化烘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省农机研究所干燥工艺与设备开发中心主任苏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一是机械化处理量大,无论是省农机研究所抑或三久烘干机,其单批处理量一般可达3-5吨,大型机械甚至达到10吨,而一条普通土炉只能处理1吨多。二是工作效率高,土炉处理一批荔枝需耗时70-80小时,而机械只需30-40小时,效率提高一倍,在当前对交货时间往往有商业约定的情况下,机械化烘干是最可靠的保证。三是使用机械化烘干,均匀性好,商品外观靓,口感佳,干净卫生,食用安全,而土炉烘干不仅均匀性和商品外观差,而且由于是露天操作,常沾有煤灰或柴火等杂质,影响卖价。在全国最大的干果批发市场浙江义乌干果批发市场上,机械化烘的荔枝干普遍要比土炉烘的每公斤要贵2-4元。四是节省成本,一方面是节省能耗,机械化烘干可用煤或柴油,土炉用的是柴火,能源利用率极低;另一方面是节省人力,机械是全自动操作,而大型土炉则需临时招聘8-10人,增加了人工支出。
尽管机械化烘干有着诸多优势,但目前在广东省,土炉烘干仍唱主角,其最能打动农户之心的是价格低廉,砌一条普通土炉只需数百元,还可多年使用。相比之下,购进一台烘干机,少则1万元,多则10数万元,一次性投入之高,不是普通农户所能承受。如何正确看待烘干机的经济效益呢?苏建分析指出,关键是如何使用。就工艺技术而言,目前的烘干机产品大多可一机多用,省农机所的GH系列热风循环干燥机不仅可以烘荔枝龙眼,还可烘蔬菜、薯片、姜片、花生以及水产品。三久SKS-480G烘干机也同样具备此类功能。如果购进一台烘干机,每年仅仅使用2-3个月烘荔枝龙眼,其余时间均闲置不用,按机器使用年限为20年计算,满工使用也只有3年多,那当然很不划算。但如果一年四季使用烘干机加工多种产品,区区数万元投入是花得值的,这也是烘干机备受加工大户和大型果场青睐的缘故。
三久公司广东区负责人戴海丰说,近年来从化、增城、博罗、阳山等地不少用户在购进三久烘干机后,实行一机多用,一年之内就把2万多元的成本赚了回来。而对于从化加工大户廖细初而言,一次购进4台烘干机,不仅加工自己果场的荔枝,而且通过机械化的竞争优势,吸引邻近果农进行大批量加工,赚取更多的利润,早已成为他心中的如意算盘。
3000土炉与10台烘干机,在高州市分界镇负责人钟增福眼里,前者只是星星,后者却是月亮。
一枝独秀抑或百花齐放
广东省荔枝加工发展极不平衡,苏建说,其中九成多是烘干加工,而对于附加值更高的荔枝酒、荔枝罐头,目前还非常少。
据统计,目前全省加工生产荔枝酒的企业不足10家。荔枝罐头产量还不到全国总产量的10%,而且由于工艺落后,产品普遍存在果肉发红、肉质糜软等问题,未能体现荔枝的风味特色。
苏建说,制约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罐头等深加工的发展,最大的瓶颈是如何快速对荔枝剥壳除核。在以往,荔枝剥壳除核多是人工操作,一小时仅能处理10公斤,一些黑作坊甚至是用口来除核。不过,现在这个瓶颈已被破除,省农机研究所去年在国内率先成功研制荔枝龙眼剥壳除核打浆机,能将经剪枝后的荔枝迅速剥去外壳,去除内核,生产出安全卫生的荔枝浆汁,或者完整的果肉,每小时最大加工量可达3吨,比人工剥壳除核效率整整提高了300倍。苏建说,该机的研制成功,意味着能为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罐头等企业快速提供大量的浆汁或果肉,从而推动这些加工业加快发展。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到来,荔枝酒、荔枝果汁、荔枝罐头等加工业的迎头赶上,广东荔农才能更多渠道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