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产品销售时机的把握
- 时间: 2004-06-28 08:41:3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智农通 点击:
- ――从今年生姜行情谈农产品销售时机的把握
对于广大农民朋友来说,把握手头现有的农业资源,发挥固有的生产优势,无疑是一个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随着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全国各地农村蔬菜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国内外市场空前活跃。面对这一巨大的商机,怎样才能有所作为?蔬菜品种上百种,到底种啥才能真正赚钱?
市场变幻莫测,行情潮涨潮落,跌宕起伏,给人一种变换莫测、毫无头绪的感觉。其实,深入进去,把握市场脉络,做好科学的分析预测,同样会发现其中的必然规律。农民做到心中有数的种植和管理,审视度势的销售,同样也能赚大钱。以今年春季生姜为例,种植生姜亩产可达4000-7000斤,能卖到0.45元/斤左右,这就可以保本。但今年生姜收购价格开盘从0.80元/斤开始一路飚升,最多涨到接近6元/斤,现在价格虽然回落,也在3元/斤上下。可以说,今年种姜的农民能赚到大钱。
此外,还有去年的牛蒡,亩产7000-11000斤,能卖到0.35元/斤左右,基本上就能够保本。去年下半年牛蒡收购价从开始0.80元/斤收购,一路上涨到4.50元/斤。后来,收购商干脆包地,每亩地产值10000元,种植户啥也不用管了,连出地的功夫都省了。
以上事例,看上去很偶然好象没有规律,其实仔细分析,也有其必然性。
这几年,生姜和牛蒡的价格一直不好,生姜一直在收购价0.40元左右,牛蒡在0.30元上下波动,严重影响了农民种植的积极性,种植面积在逐年减少。而市场就是这样怪,三年好,三年坏,物极必反。多方面的诱因导致这次行情的骤起。
首先,从国内外需求情况来看,整体需求量并未减少,只是前几年国内种植面积过大,才导致价格一直上不来。
其次,对国内菜价影响最大的,还算是国外市场的需求,也就是出口量的大小。去年,日本、韩国、台湾等地整体产区上述品种减产,需求量剧增,只能转到国内高价收购。而国内市场同样需求,不得不跟风抢购,这才造成这波价格行情。
再次,一大批有头脑有商业敏锐嗅觉的商家看准冷库保鲜。在刚开始1元钱/斤左右时大量收购产品,囤积待售,人为造成市场缺货局面,更加助长了价格的进一步上扬。
而国内大部分农民的思想总是习惯跟风,别人种啥咱种啥,去年啥好卖咱种啥。固步自封,不会运用头脑去作科学的分析和判断,结果是年年被动,年年后悔和抱怨。
其实,种户应多分析判断形势,自己要有主见,不要人云亦云。渠道不畅通的,可以想想办法,比如通过本村在外打工或工作的人,让他们帮忙多接触些业界的专业人士、果蔬市场、生产加工企业、贸易公司等渠道广、信息灵的单位。或者通过互联网,收集各方面的有用信息,确定好自己的种植品种。同样,在蔬菜种植、销售时,更要有自己的主见,别跟风。根据销量、天气以及国内外需求市场等综合分析,审视度势,制定自己的销售策略,掌握好销售的时机,这样才能多赚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