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要向管理技术政策服务要产量 确保实现年产干胶23万吨目标
  • 时间: 2004-06-29 08:42:1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刘向波 冯清乾)“干部要沉下去,干胶要增上来。”这是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6月16日至17日在基层单位考察橡胶生产时反复强调的一句话。吴亚荣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基层抓干胶。要增强责任意识,强化管理措施,落实分配政策,关心职工生活,向管理技术政策服务要产量。要努力形成齐心协力抓干胶的良好局面,确保完成年产干胶23万吨目标。 今年以来,由于受白粉病暴发流行、橡胶开割时间推迟、始割率低、完割期长、提早抽第二蓬叶和雨天多、雨量大等自然因素的影响,造成干胶产量减产,到6月10日止,全垦区干胶产量比去年同期减产6000吨。为了尽快把干胶产量抓上去,确保年产干胶23万吨目标的实现,吴亚荣特意深入到八一、阳江、东太、中瑞、东红等农场的橡胶园和胶工家中,了解橡胶生产、胶园长期承包和职工收入等情况,对如何抓好当前干胶生产进行专题调研。 八一总场长岭农场四队101亩橡胶园,去年橡胶平均亩产237.6公斤、年单株产量7.46公斤。6月16日上午,吴亚荣特地来到该橡胶园里,实地调查了解高产的原因,并向胶工陈光庆了解胶园长期承包和收入等情况。在阳江农场,吴亚荣对阳江的胶园管理给予较高的评价,要求阳江农场要进一步加强管理,为全局干胶增产作出贡献。在东太农场,吴亚荣深入现场参观了该场的民营胶“三统一”收购点,称赞“三统一”的办法好。在中瑞农场,吴亚荣深入实地察看了加刀强割的橡胶园,对该场橡胶严重失管和橡胶长期承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批评。 吴亚荣指出,今年垦区橡胶生产形势总体是好的,但由于受物候和下雨过多的影响,造成橡胶产量减产。但是,只要没有大的台风等自然灾害,全年完成23万吨目标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为此,他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同心协力,克服困难,增强信心,真抓实干,少务虚多务实,沉到生产一线抓干胶。他说,无论任何时候,橡胶都是海南农垦的基础产业,抓好橡胶生产是各级领导干部的职责所在。目前正在进行的组建海南农垦天然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也正是为了做大做强橡胶产业而进行的一项重大改革。各级领导干部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古训,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务必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到最困难的地方去,到问题最多的地方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抓橡胶生产上,放在抓经济工作上,放在抓经营管理上。要通过真抓实干,把橡胶产量抓上去。 吴亚荣强调,要向高质量的管理要产量。橡胶要高产,管理最重要,尤其是以肥为中心的胶园基础管理最重要。牛多猪多肥多,肥多胶多,这是农垦人早就总结出来的一条经验。八一总场部分胶园平均亩产能够超200公斤,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管理质量高,施重肥。目前,全垦区绝大部分单位橡胶亩产量不高,最主要的一点就是管理不到位,优质有机肥的施肥量不足。提高橡胶管理水平,首先要从优质有机肥抓起。各单位要想办法、寻对策解决肥源问题,大做肥字文章。要采取农场+职工、职工+职工的形式,大力发展畜牧业,通过养殖猪、牛、羊等牲畜,既为市场提供优质的畜牧产品,成为海南重要的畜牧产品出口基地,又为橡胶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使之形成一条金色的产业链条。 吴亚荣指出,要向割胶技术要产量。割胶技术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量的高低和有效割期的长短。一个割胶技术等级的差别,其产胶量相差20%左右。各单位要把提高胶工的割胶技术,作为橡胶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要通过开展业余练刀、技术练兵、割胶技术比武、磨刀比赛等形式,提高胶工的割胶技术水平。要加强割胶技术的管理,特别是橡胶长期承包后,割胶技术的管理更是要加强。要加强割胶技术的检查,严格割胶技术规程,预防短期行为和掠夺性割胶。要通过经济手段,对乱涂药、加刀强割和破坏性割胶的行为进行处罚。 吴亚荣强调,要向政策要产量。今年推行的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改革,提高胶工的分配水平,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职工对橡胶资产的关切度,调动胶工的生产积极性。各单位在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坚持职工承包、家庭经营这一原则,结合农场实际来开展。各项政策要向胶工倾斜,分配政策一定要到位,要保证胶工的收入保持在一个合理的水平。要让职工在长期承包中尝到改革的甜头,得到真正的实惠,从而转化成提高生产积极性的动力。 吴亚荣还特别强调,要坚持以人为本,关心职工生活,改善职工生产生活环境。割胶是一项十分辛苦的工作,垦区一年几十个亿的财富,主要靠6万多名胶工创造。各单位一定要关心职工生活,要切实帮助胶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实实在在为职工做实事和好事,让职工感受到农垦这个大家的温暖。在财力允许的条件下,要以建设生态文明村为载体,强化基层建设,重点要加强对职工危房和居住环境的改造,使胶工有一个较为舒适的生活环境。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丰富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要通过提高分配水平,改善居住环境,吸引职工子女回场就业,提高职工队伍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