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农业竞争力来自何方?
- 时间: 2004-06-29 08:47:5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阿里巴巴网 点击:
- 品牌促销,是目前农业企业开拓市场的新途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单靠商品本体塑造品牌显然不够,必须注重品牌实力、品牌的顾客忠诚度等因素,提升品牌竞争力成为农业品牌竞争的关键。 大小品牌齐上阵
“自从俺村的‘尖尖’蔬菜品牌打出去后,咱坐在家里也有客户找上门了!这不,刚接到超市预订黄瓜的电话。”莱山区莱山镇官庄村菜农王向前望着自家的五个蔬菜大棚底气十足,去年平均每个棚为他进账近8000元。莱山镇副镇长姜家庚告诉记者,官庄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2002年注册了“尖尖”品牌后,基地的蔬菜销量就大幅增加。在福山回里无公害蔬菜基地,记者了解到,该基地出产的“福旺”牌无公害黄瓜、西红柿等同样供不应求,年销量保持在3000吨以上。
“尖尖”、“福旺”只是我市近两年涌现出的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从1994年我市实施农业名牌带动战略至今,品牌农业已经成为烟台农业的一大亮点。我市已有170个农产品在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被定为名牌产品。“龙大”蔬菜、“天誉”苹果、“安德利”果汁、“九发”食用菌、“鲁花”花生油等名牌产品,还在日本、美国、俄罗斯等国家进行了注册。市农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在这些“大”品牌的带动下,很多农民经营者自发形成的“小”品牌也涌现出来,全市农业品牌已经形成“大珠小珠落玉盘”的良好态势。
品牌竞争力待提高
农业品牌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住脚,必须具备较强的实力。与外地相比,我市农业品牌的竞争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目前,寿光等地蔬菜在我市高端和低端市场均占有很大优势。福山蔬菜站站长林毅先告诉记者,他们生产的无公害蔬菜供不应求,但生产规模小,产品的销量和影响力还不够大。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我市很多地产品牌仅是“赶时髦”注册了一个商标,生产方式仍沿袭以往的散户经营,化肥、农药使用毫无标准可言,上市产品没有包装。这类徒有其“牌”的农产品,市场前景堪忧。
品牌农产品销售脱节,是制约其品牌竞争力的另一“软肋”。自2000年以来,市区先后出现过多家无公害蔬菜专卖店,但大多经营不到2年销声匿迹,至今市区仍没有较大规模的蔬菜品牌专卖店。市财贸办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不仅是蔬菜,其它品牌农产品的销售环节也存在销售网络不完善,品牌推广力度不够等问题。品牌农产品销售链条的缺憾,使其在市场竞争中无法充分显示出优势。
凝聚品牌竞争优势
产品品质是品牌农业的灵魂,凝聚品牌农产品在竞争中的优势,就要先从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农产品品质着手。近年来,我市在农业标准、农业监测等方面成绩显著,却忽视了农产品评价。有关部门应加快制订和完善质量认证标准和产品评价标准,创评一批品质好、规模大、效益高的名牌农产品。
在销售领域,实行质量可追溯制度是打造农产品名牌的有效途径。在国内很多大型超市的农产品专卖区内,农产品生产经营者的名称或合作组织名称都有明显的标识,这既有利于保证农产品质量,又能使一些优质农业品牌脱颖而出。农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业内专家指出,可以通过“市场结盟”的形式建立紧密型农产品营销合作组织,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统一品牌的农产品生产,并负责技术进步、产业标准制定及反倾销等工作,从而不断扩大品牌的销售范围,提升市场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