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延长橡胶产业链 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成立配送站
  • 时间: 2004-07-01 08:59:36    作者: 若石 符耀彩     来源: 《海南日报》    点击:
  • 海南新闻网7月1日消息:近日,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成立了天津、厦门物流配送站,并进入实际运作。从此,天津、厦门及周边地区客户通过互联网进入该交易平台采购天然橡胶,当天就可以到当地的物流配送站直接提货。业内人士将其形象地称作“在家门口买胶” 。   据了解,交易中心的下一步建设重点是大连、武汉等地,其发展目标是计划在1―2年时间内,完成全国橡胶主销区物流配送站的建设。   200多万元打水漂   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成立于2001年5月,2002年10月份开展物流配送业务。 从成立到2002年10月的近一年半时间是交易中心的物流配送空档期。交易中心有关负责人颇为遗憾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一年半时间的物流配送空档期,估计可完成天然橡胶配送两万余吨。 在同等可比条件下,这一年半时间的物流配送空档期的损失就有200多万元。   按原海南电子商务交易中心交易规定,必须10吨以上的橡胶买卖才能在交易中心挂单交易。如此,温州1500多家小客户被排除在交易中心之外,上海、厦门等全国橡胶主销区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低端小客户,也被挡在交易中心之外,对交易中心自身而言这无疑是一大笔利润损失。   这位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仅仅是金钱方面的损失,还不包括失去的市场,失去的潜在客户群及阻碍品牌成长等无形的损失。   坐看200多万元的奶酪打水漂,交易中心受到启示:越快建物流配送站,就越快挽回损失。   不仅是资金损失   在长达一年半的物流配送空档期,全国各地的用胶客户上网点单交易,自行到海南提货。虽说客户们自行运货,节省物流费用,但大多数客户心里很不情愿。   “我在上海买胶,为什么不在上海接货呢?”   “在上海点单时看不到实样,万一货有什么问题怎么办?”   “在青岛买胶后,要十天半月才能运到,碰到刮风下雨,拖延时间更长,这其间的价格风险实在太大。”   经介绍,记者分别电话采访了青岛、上海橡胶消费商刘先生、王先生。他们分别坦言自己的看法。   去年11月份,浙江某公司通过互联网在交易中心点单订购了20个货柜、400多吨橡胶,报价是14800元/吨。为了节省物流费用,该公司随后派员自行到海南提货,经过13天的长途贩运,到达浙江时,胶价下跌到13500元/吨,该公司由此损失了50多万元。   被挡在交易中心之外的武汉、厦门等地的小客户群同样有怨言,纷纷强烈要求在当地设立配送点,解决送货上门问题。   业内人士分析说,现代物流系统是发展电子商务不可或缺的配套设施,它对于扩大电子商务的市场范围,实现基于电子商务的供应链集成都起着关键的作用。   客户群的意见和建议使交易中心意识到:物流配送是延长产业链重要环节,它的缺失,带来的不仅是资金的损失,而且降低了产业的服务水准,不利于市场一体化的形成。   相关措施须配套   据介绍,配送站是通过开发集货管理、库存管理、配送各类在途货物跟踪系统,实现“远程交易、当地配送、价格同步”的服务功能。其物流配送流程:向配送网点咨询→向中心市场部委托定单→支付货款10%预定金到中心→交易成功→签订委托供需合同→支付余90%货款及费用到中心→农场(供应商)验资→供货码头→发货到客户要求地点→发运→收货→服务质量反馈。   2002年元月,温州物流配送站成立运作,经过实践,客户反映效果很好,不但能任意购买,而且看样买货,本地现场交易,现场提货。尝到甜头的交易中心接着一口气在上海等地又建立了物流配送站。去年,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全年完成配送总量19310吨,配送额22399万元,毛利总额261万元。   “配送站建起来了,还须配套相关服务措施,实现客户、物流配送站和交易中心的良性互动。”交易中心物流公司负责人对记者如是说,“比如,收集市场信息、固化与客户的联系渠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