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武汉让农特产“零门槛”进超市
- 时间: 2004-07-19 08:37:2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商报 点击:
- 调查显示,在发达国家80%至95%的农产品是通过超市和大型食品商店流通的,而农副产品在我国超市销售的比例不足三成,市民日常买菜仍旧依赖农贸市场。为了打破农产品难进超市的“瓶颈”,近日,武汉中百集团宣布对全省名优新特农副产品免收任何入场费,此举成为业内瞩目的焦点。
近日,记者从武汉中百超市总经理范华平处获悉,对湖北省名优新特农副产品实行“零门槛”上柜的举措,已在中百连锁仓储超市有限公司、中百便民超市连锁有限公司实行。不仅如此,他们还将对省内特色农产品推行“现钱买现货”的经销模式。在我国,一些大型零售企业也开辟了一些与农业生产基地合作的模式,但像武汉中百这样具体提出“优待”措施的还是头一回。
武汉中百大胆破“行规”
中百超市总经理范华平向记者介绍,公司已经积极与地方政府接触,成立对口协调专业班子,修订农产品发展规划,定向培育一批商品生产大户或供应商,让更多的特色农副产品摆上武汉市民的餐桌。他说:“中百的这一举措既是响应国家‘三农’政策的号召,也是对消费者服务的升级,更是为企业自身经营考虑。”这些优惠措施都是针对湖北省内由农民种植、加工的农产品和土特产品,不包括工业化生产的生鲜产品。对于零售企业来说,因为免除了中间环节,大大降低了销售成本,对生产源头也有了控制力。对于农民来说,实现了订单农业,自身的产品也真正融入了产业供应链。
中百仓储总经理程军也坦言,破这个“行规”,可说是“两好合一好”:“无缝对接”城乡市场,扶持农副产品流通,既帮助了农民增收,又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拆掉“门槛”,农家会给超市最好的商品、最合理的价位、最有力的促销支持,兴旺超市“人气”。6月,程军赴湖北恩施参加当地政府专为中百仓储举办的特色农副产品采购会。此前,孝感市政府挑选35家农业大户,与中百仓储敲定了供货合同。
农产品进超市仍有困惑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居民生活质量的日益提高,超市等现代流通业态已逐步成为城市农产品消费的主流市场,对农产品的消费也开始从数量型消费向质量安全、绿色消费转变。一方面是流通企业对优质农产品的渴望,一方面是愁于销售的农产品,这中间究竟存在着怎样的鸿沟呢?
浙江慈溪海通食品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农副产品加工出口企业,他们生产的速冻、脱水、保鲜蔬菜大量出口日本,而在浙江省内销售却很少。老总坦言,超市的进场费是一个制约因素。此外,中间环节太多,抬高了产品的价格,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业内人士表示,无公害蔬菜从产地到超市一般要经过两三个环节。先是产地批发市场,再是销地批发市场。经过这些中间环节之后,菜价至少要翻一番。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很多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与零售企业几乎是脱节的,没有直接沟通的渠道和机会。湖北省随州市曾都区三里岗镇香菇庄许氏有限公司就是一家典型的农产品加工企业,他们从农户那收购香菇、木耳、白果、板栗,加工后进行销售。公司创办人许立全告诉记者,他们的香菇销售情况很好,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客商来采购,这些人大都是把货再批发到农贸市场。当记者问他有没有考虑到直接销往超市的时候,他说:“我们也想过进超市,但现在虽然批发给这些中间商利润低一些,但走的量很大,每单都有几百万斤,可是一般的超市都要不了这么大的量,大的超市我们又进不去。”
对产销都是一场“革命”
可以预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消费者对农产品质量意识的增强,超市销售将成为优质农产品销售的主体形式。从超市自身的发展来说,它们也应当有稳定优质的生产基地。超市应把触角伸向基地、伸向农民,这不仅是农业产业化的需要,也是市场发展的需要。但专家表示,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销售要想有根本的改善还需要一个过程。
记者从浙江省农业厅获悉,他们已与杭州联华华商集团达成意向,争取年底建成首个省级优质农产品配送中心,集优质农产品收购、检验、加工、储存、销售、配送于一体,为省内基地农产品进入杭城超市、饭店、学校提供畅通渠道。浙江省的目标是,再用4年左右时间,省各中心城市和农产品集中产地建设20个大型农产品配送中心,初步形成农产品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到2010年,基地农产品进入城市市场的比重上升到80%以上,进入超市的比重提高到20%以上。
作为我国惟一的零售业与农业“双料”龙头企业,上海农工商超市总公司总经理杨德新说,如今这样的“双料”企业太少了,应该大力推动农产品进入大型商业零售渠道,因为这对农产品的产销而言“可能意味着一场革命”。上海农工商超市农产品销售模式是:定点生产,定量收购,定牌包装,统一加工,统一定价,统一销售,这样就可实现质量稳定、货源稳定、生产稳定和农民收入稳定。农工商超市仅大米就在江苏、浙江、东北、上海等地建立了11个生产基地,双方签订常年供货合同,规定种植品种与种植规模以及加工包装标准,基地根据订单即时加工成各种规格的“农工商大米”送到超市总部的配送中心,经过验货检查后进入超市的全国销售网络。
专家提示,从入世角度看,如果农产品进不了超市,就难以进入国际市场。从农业发展看,只有通过这一平台,才能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和组织化程度,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另外,农产品的产业化经营需要有一个培育过程,特别是进入超市销售还有严格的质量检测标准。农业生态基地与超市结盟,要按市场经济规律办事,要按超市经营的规范来选择产品,避免把不符合标准的农副产品引进超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