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新特色:“订单”加“期货”
  • 时间: 2004-07-30 08:38:06    作者: 高隽    来源: CCTV.com    点击:
  • 农产品,特别是大宗农产品采用订单生产的方式有很多的好处,可是订单履约率过低却是让不少地方政府和企业头疼的问题。一份统计结果显示,2002年我国农村订单农业的履约率不到20%。最近,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河南省延津县在原来“订单农业”的基础上,实行了一种新的做法,使当地的优质小麦订单履约率连年达到100%。究竟是什么新做法呢?我们一起去看一看。 7月初的下午,正是天气最热的时候,不过在河南延津榆林乡粮管所,这里的粮食收购场面却更是热火朝天。 今年小麦大丰收,收购价又高,优质小麦卖到了每公斤1.5元。种植户们告诉记者,能卖上这么好的价钱,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订单”生产,就是由小麦协会组织农户和龙头企业签“订单”,农户按订单生产出优质小麦,再以每公斤高于市场价2-5分钱的价格卖给企业。2003年3月,强筋小麦期货上市,由于延津小麦品质好,正迎合期货市场的需求,同时,期货市场也给企业提供了新的经营空间,因此延津县的粮食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以传统的“订单”农业为基础,采取了一种新的“订单+期货”的经营模式。也就是企业把小麦按订单价收上来,再进入期货市场进行交易。 河南省延津县粮食局局长 李培富:实际上来讲就是我们由于这几年的优质麦开发,通过订单种植,小麦品质得到了明显地提升,已经具备进入期货市场的这种能力了。所以说我们就利用去年3月18号郑州商品交易所优质小麦(期货)上市的这个机会,我们就参与了期货经营。 河南金粒麦业有限公司总经理 许国芬:以前的订单只是在现货上卖个好价钱,现在“订单+期货”也是跟一条腿走路,两条腿走路是一样的,“订单+期货”现在也是属于两条腿走路了,就是期货等于是给我们的订单上了保险。 这位企业负责人介绍说,由于在期货市场上可以看到未来一年的小麦交易价格,因此企业在与农民签订订单前,就可以在期货市场上,以一个比较高的价格卖掉一批小麦的远期期货合约,从农民手里收到麦子后,再交到期货市场上去。这样就保证了利润,提高了企业的订单履约率。 郑州商品交易所理事长 张学仁:有了期货,订单本身锁定了利润,也锁定了价格,小麦卖到了好价钱,所以它的履约率就比较高。一般是80%以上,还可以达到100%。这样就是说真正履约率高低的核心问题还是价格问题。能卖个好价钱,肯定履约率就高。 期货市场价格通常高于现货价格,所以企业有能力以较高的订单价格收购小麦,这样也保证了农户的收益,提高了农户的履约率。实行了“订单+期货”以后,延津县的优质小麦订单履约率连年都达到了100%。 优质小麦种植户:愿意卖给公司,公司价格高,肯定要卖。 据了解,延津县从去年开始,有20多个国有粮食企业都在原来实行订单生产的基础上,参与了期货交易。2003年,共有5万多吨延津小麦进入期货市场,超过了这个优质小麦主产县年产量的1/4。据统计,龙头企业从事期货交易,使延津县农民累计增收5000多万元。 河南省延津县人民政府常务副县长 张金战:农民实实在在增收了。从去年的情况看,我们通过调查,通过算账,每亩增收在50元左右,这是农民实实在在得到了利益。 2003年9月,由于在期货上获利,延津县一家最大的国有粮食企业决定,将参与期货市场所得的额外利润的50%再分配给农民。 河南省延津乡司寨乡李楼村村民 董修宁:一说补钱,当时 都没想到,听说补钱,老百姓听了都很高兴,这也是个先例,以前没有的事去年出现了。 这次“二次分配”,延津县的3万订单农户又得到了一次实惠。一方面,订单+期货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另一方面,也促进了优质小麦品质的提高。 河南省金粒麦业协会榆林乡分会会长 郑南武:实际上我们这样做已经达到了良性循环,我们种植的优质小麦,卖给公司,公司参与期货经营,这样公司增加了收入,然后又返利给农民,进一步刺激了农民,调动了农民种植优质小麦的积极性,他们按标准化生产的自觉性更高了,然后他们的种植方法也是更加科学更加合理,生产出的小麦品质就更好了,这样拿到期货市场上就更加受欢迎。 订单+期货,也带动了优质小麦产业的发展。现在延津优质小麦种植面积已经达到56万亩,占全县耕地面积的90%以上。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徐柏园:利用这种订单+期货的形式,可以有效地解决:第一,农民增收的问题,因为农民增收是核心;第二点,就是解决了一个优质化生产的问题,调整优化了产业结构,因为大量生产优质麦,是市场所亟须的。这个典型有效地解决了这么几个问题。 我们的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期货市场赢利后进行“二次分配”,返利给农民,今后延津县的粮食企业还会继续坚持下去,今年秋天“二次分配”的钱,更是会比去年多。其实即使在延津,也有很多农户并不十分了解期货究竟是什么东西,可他们都知道只要按订单种好小麦,就能卖个好价钱,而且还能拿到公司秋后给补的钱,这样,-收入就等于上了一个“保险”。我想,不管是“订单农业”,还是“订单+期货”,这些个看似高深的新名词儿、新做法,说到底还是得让咱老百姓能够真正从里面得到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