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俄橡胶工业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分析
  • 时间: 2004-08-10 11:03:4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橡胶信息网    点击:
  • 一、俄罗斯的经济状况   俄罗斯的工业基础雄厚,部门齐全,以机械、钢铁、有色冶金、石油、天然气、煤炭、森林工业及化学工业等重工业为主,纺织和渔业、食品业也很发达,军火工业在经济中占重要地位。 1998年的金融危机令整个世界动荡不安,俄罗斯受到了较沉重的打击,整个经济面临崩溃,卢布比价灾难般地下跌,商店货架上的食品被抢购一空,外国投资者发誓再也不购买俄罗斯的股票。当时很多金融机构都对俄罗斯今后的经济发展作出了悲观的估计,预计俄1999年国内生产总值将下降7.5%。 然而在1999年,随着俄罗斯政坛的诸多戏剧性变化,俄罗斯的经济也奇迹般地出现转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 3.2%,工业产值增长 8%以上,劳动生产率和固定资产的利用率都有所提高。 预算收入的征收计划首次超额完成26%, 达到国内总产值的13.3%,预算盈余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以上,国家外汇储备显著增加。年通货膨胀率仅为37%,为改革10年来的第三低值。俄罗斯经济的复苏除了要归功于政府和中央银行的一系列有力措施以及国际金融组织的援助,也有其运气的成分:国际市场石油和天然气的价格持续上涨,使一些出口单位的收入大幅增加。 进入2000年,俄罗斯政局稳定,同时国际能源市场价格居高不下,经济发展继续在良性轨道上运转。一季度的工业产值增加了10%,国内生产总值上升 7.9%,居民的实际现金收入增长了 8%。一季度的外汇储备增加了50亿美元,并按期偿还了40亿美元的外债。4月份的预算盈余超过了国内生产总值的6%。这些都保证了俄罗斯的货币稳定和金融体系的正常运转。 虽然俄罗斯的经济活动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但在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中,俄罗斯的市场无疑是最有吸引力的。俄罗斯拥有一流的教育体系、世界级的科学家和专家,私人经济成分已经占到70%以上,这些都为俄罗斯“新经济”的成功起到重要作用。因此,现在正是进入俄罗斯市场的大好时机,很多西方国家也重新向俄罗斯大量投资,开展经贸活动,今年1-4月,俄罗斯共吸引外资90亿美元。 二、俄罗斯的对外贸易及中俄贸易情况 俄罗斯的主要贸易对象是独联体、欧洲、美国、日本等。出口的主要产品有石油、天然气、石化产品、木材及其加工制品、矿产品和军工产品,进口的主要产品有粮食、电子、家电、轻纺、汽车和化工产品等。 中俄贸易的官方统计额目前还很小,每年只有60亿美元,其中以俄罗斯出口我军工产品为主要部分,民间贸易数量据俄方估计还有近40亿美元,但两国政府都认为目前 100亿美元的贸易额与两个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中俄政府都对开展双边经贸和科技合作非常支持,今后企业间的经贸与科技合作潜力是非常巨大的。 三、俄罗斯及独联体地区的橡胶工业 前苏联时期的橡胶工业曾一度辉煌,在与东欧国家的协作之下,橡胶工业自成体系,生产各种橡胶产品、设备和除天然橡胶外的多种原材料。以轮胎为例,在前苏联解体前,境内共有17家大型轮胎厂,年生产轮胎7300万条。但苏联解体后,由于受政治、经济条件的影响,在1995年以前是负增长,从1995年开始稍有恢复,但仍难以达到以前的水平。现在俄罗斯还有11家大轮胎厂,年产轮胎2800万条,其中子午线轮胎在乘用胎中占65%-70%,在载重胎中占55%。由于受地理条件和历史的影响,俄罗斯橡胶工业主要使用合成橡胶,且大部分是本国或独联体国家生产的,天然橡胶只占不到20%。俄罗斯的合成橡胶生产水平很高,质量好,价格也有优势,像丁苯橡胶、异戊橡胶、普通丁基橡胶在国际市场上都很有名,每年的出口量也很大。 俄罗斯橡胶工业的主要问题是过去橡胶企业处在中央计划经济的控制下,产品单一,品种老化,对1991年改革后实行的“新经济”很不适应。由于缺乏资金,产品改造非常困难。同时由于前些年经济形势差,企业更加缺乏流动资金,与独联体国家开展的贸易大都采用易货贸易的方式,曾一度导致市场的混乱,90%的企业开工不足,导致原材料生产企业更加步履维艰。 但随着国家经济形势的逐渐好转和外资的引入,橡胶工业情况开始好转,现在轮胎生产中合资厂生产的占37%,很多轮胎厂当初的产品规格只有10个左右,现在已经超过60个。载重胎的生产在减少,而随着大量国外二手轿车的涌入,乘用胎的生产数量和品种显著增加。从现在到2005年,橡胶工业预计可实现年增长率10%。 从整个东欧地区来看,汽车的需求量和保有量增长很快,在过去的几年内主要来自西欧二手车的涌入,帮助满足了并不富裕的购买者的需求。由于人口增长的影响,对个人或私人用车的需求预计会持续刺激需求。根据美国史密斯咨询公司的估计,东欧的汽车需求将从1998年的2900万辆增长到2002年的3600万辆;汽车保有量从1998年的5280万辆增加到2002年约6050万辆,增加 770万辆。因此对相应的轮胎和其它橡胶配件需求的增长也会很快。预计配套轮胎的需求从1998年的1350万套加工能力到2002年1750万套,增加400万套,在预测期内年综合增长率大约6.6%。预计乘用胎、轻型卡车、卡车和公共汽车用轮胎的替换需求从1998年的4370万套到2002年约4950万套,大约73%的需求为乘用胎。在预测期内年综合增长率大约3.2%。 在大多数地区,市场状况是顾客往往只根据价格来购买产品,只有少数“新贵”才有钱购买国外的名牌产品。 四、中俄橡胶工业经贸合作现状及前景 俄罗斯是一个橡胶产品的大市场,对轮胎、管带、制品、胶鞋、避孕套和原材料、设备的需求与日剧增,同时我国的橡胶工业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生胶消耗量居世界第二,各种橡胶产品门类齐全,大部分产品质量、尤其是价格上与世界其它国家相比具有一定优势,在俄罗斯和东欧地区这类经济转轨型国家的市场上很有竞争实力和优势。 历史上,我国橡胶工业曾经师从前苏联,至今双方在一些产品的规格和质量标准方面还有相似之处。现在我们的技术水平已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在很多方面已经超过了“老师”,这就为中国的橡胶产品、设备、技术和原材料进入俄罗斯和独联体市场带来机会。同时,俄罗斯的一些科研院所有很多先进的技术,但由于生产企业私有化,中断了以前的合作,无法转让和投入使用。这些技术中的相当一部分是很先进并具有很高经济实用价值的,对中国企业的技术改造和产品升级也非常适用。 中俄橡胶工业方面的合作,目前仅停留在很初级的阶段,主要原因是渠道不畅通。国内通过边境口岸的易货贸易进口一些丁苯橡胶、异戊橡胶和普通丁基橡胶,但供应很不稳定,也有少量橡胶产品出口到俄罗斯去,虽然价格很好,但由于没有与当地的经销商建立稳定的联系,数量有限。乳胶产品中的手套、气球和避孕套等现正通过多种渠道(主要是个体户)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受到欢迎。 中俄橡胶工业可进行如下方面经贸合作:合成橡胶进口;中国的轮胎、管带、胶鞋、制品、乳胶等出口;中国橡胶原材料、骨架材料、橡胶助剂等出口;中国橡胶设备出口;橡胶制品企业合资、合作;橡胶新产品方面的科技合作。 中俄橡胶工业各有特点,优势互补,在经贸合作方面大有可为。中国橡胶工业应该下大力气开辟俄罗斯的市场,特别是还可以经过俄罗斯开展与独联体和东欧国家的经贸合作。尽管俄罗斯刚刚从金融危机中复苏,市场也有很多不规范之处,但其市场的规模和成长性正在为越来越多的欧美国家、日本和韩国企业所看好,所以,中国橡胶工业应该尽快进入这个市场。中俄橡胶工业的经贸合作从长远来看是大有可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