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管理技术服务三管齐下促增产 ――保显农场橡胶生产持续三年增产调查
  • 时间: 2004-08-16 08:31:4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编者按:最近,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保显农场考察工作时,对该场橡胶生产管理给予了充分肯定,指示本报深入调查予以报道。今天,本报推出此篇调查报告,旨在将保显农场橡胶生产管理中的一些基本做法向全垦区做一个推介,希望能给同行们一些启迪,对推动垦区橡胶产业的发展有一些益处。         近年来,保显农场在先后更新老龄风害低产橡胶树4000多亩,而且在没有新增割株的情况下,干胶持续3年稳产增产。2001年,生产干胶2279吨,比上年增产56吨;2002年,生产干胶2375吨,比上年增产96吨;2003年,生产干胶2386吨,比上年增产11吨。   今年开割以来,由于受白粉病流行等因素的影响,保显农场在比去年推迟15天割胶的情况下,到7月 31 日止,共产干胶1094吨,占年计划的53.8%,比去年同期增产了18吨。   保显干胶产量持续3年稳步增产到底有何秘诀?胶园长期经营承包后,管理怎样抓?近日,记者来到该场进行了调查。   干部沉下基层,向管理要产量   今年7月2 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深入到保显农场考察工作,他在连跑了两个橡胶生产队,翻了不下10个橡胶施肥沟,看到满沟的牛肥猪肥里长满了营养根后,对保显的橡胶生产管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特别是对该场干部深入胶园抓干胶的做法予以较高的评价。那么,保显的干部们是如何到位抓干胶的呢?   保显农场现有橡胶开割面积3.7万亩,65万株开割树。近年来,该场更新胶园达4000多亩。为了保持橡胶产量不下降,他们着重从加强管理入手,特别是抓干部工作到位,以干部工作到位促进干胶生产。首先是建立干部干胶生产奖罚制度。割胶生产期间,农场每月对生产队设干胶生产“基本指标、竞赛目标(比基本指标高10%)、割胶技术、干含、耗皮、胶园管理”6个目标,完成当月目标的,对生产队干部予以奖励;对完不成任务的进行批评,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农场每两个月集中进行一次干胶生产劳动竞赛小结和表彰,给前4名单位主管干部发奖,让他们介绍经验。其次是实行机关干部工资40%与联系点生产队的干胶产量和技术挂钩,并严格实行干部请销假制度。割胶期间,农场专门成立5个查夜工作组,每周一两个晚上深入割胶单位进行巡查,除了查看胶工起早床割胶情况和治安状况外,主要查看生产队干部是否坚守岗位,是否跟班作业。若发现干部不在岗的,第一次进行全场通报;第二次扣除当月劳动竞赛奖金;第三次则就地免职。3年来,该场先后有7名队干部因抓干胶生产不力或不坚守工作岗位被警示或免职。制度加上强有力的检查落实,确保了生产队干部工作到位。   在保显农场的33个生产队,队队都有这样一本记录本,上面详细、真实地记录着该队有机肥的积肥、备肥、施放情况,以及化肥的入库、出库时间,每次施放的数量和质量等。上面还有负责督办、督查的机关干部签名。可见,保显胶园管理之实。   该场每年从11月初就开始着手抓好以“三保一护”工程为重点的冬春胶园抚管,确定扩行改土、定位挖穴、施重肥、盖厚草的作业标准,掀起为期3个月的冬春管高潮。全场胶工积极备肥,每人 12 吨,各生产队干部帮助胶工备肥,大力做好服务工作。机关联系点科室人员每周2-3天下队进行指导、服务、检查、督办。农场组织5个工作组每15天对胶工备肥情况进行检查。每个队必须经检查验收确定每个胶工都备好肥后,再进行统一挑肥、施肥。为确保有充足的肥源,该场狠抓职工养猪、养牛。近几年,该场职工每年养猪存栏1万多头,养牛1600多头。每年发动党员干部开展一次义务献肥活动。近年来,该场每年完成45万株开割树的冬春管理,挖“三标准”肥沟6万多条,施优质有机肥9000多吨,压青料近5000吨,培养高产树10万株,改造山高边远低产树15万株;每年分3次施橡胶专用肥1100多吨。质优量足的有机肥料,为橡胶稳产高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强化技术管理,向技术要产量    3年来,保显干胶产量持续增产不是靠加刀强割,而是靠提高割胶技术,向技术要产量。该场实行干胶单价与胶工割胶技术等级挂钩,每月在原干胶单价的基础上,技术等级为一级胶工每公斤增加0.15元;二级不增减;三级每公斤减去0.15元;等外每公斤减去0.3元;连续2个月等外的胶工,解除承包合同。各生产队每月对割胶技术前5名的胶工奖励50元。为严格割胶技术,该场每月首先由生产科组织全场割胶辅导员分7个组进行交叉任意抽查。然后由场长、党委书记、主管生产的副场长各带一个复核组对检查组的工作进行随机复核。规定检查与复核误差不得大于5%,否则农场按相关规定对责任人追究责任。该场生产科的一名技术员说:“农场主要领导每月上林段复核技术等级,效果非常好,胶工谁都不敢乱割胶,割胶辅导员谁也不敢弄虚作假。”   该场向技术要产量的另一项过硬措施是各生产队胶刀集中统一管理。每天下午6点钟前,各队胶工必须将磨好的2把胶刀交到队办公室,经辅导员检查验收合格后集中挂在墙上,第二天凌晨割胶时再到办公室领取。谁没有认真磨刀,谁没有上岗割胶,一目了然。与此同时,该场还常年坚持三级以下胶工练刀制,每月三级以下的胶工必须练割树桩1米以上。农场每年举行一次割胶技术大比武,由生产部门任意从每个生产队一、二、三级胶工中各抽一名胶工参加“擂台赛”。通过强化技术管理,该场胶工的割胶技术得到全面提高,2003年全场胶工一、二级率达88.6%。   提高胶工待遇,向服务要产量    “今年农场给我们增加了300元的医疗费,节日还有60-80元的补贴。这些待遇不仅一般干部没有,就连场长、书记都没有,真让我们感到胶工伟大,割胶光荣。”正在胶园忙碌的十六队胶工高莲英告诉记者。   保显农场有700名胶工。为了提高胶工的积极性,该场做到一切为胶工服务,为生产服务,在利益分配和各种福利待遇上大力向胶工倾斜。农场每年投入3万多元为胶工购买雨衣、水鞋;每年拿出7万多元为特困胶工发生活补贴和节日送温暖;每年投入上百万元维修生产队职工住房和生产队公路等。组织文艺宣传队到各生产队进行慰问演出,丰富胶工的文娱生活。今年,保显农场又拿出20多万元,用于提高胶工的医疗待遇。(本报记者 杨平昌 通讯员 曾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