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宏观调控可能陷于软弱及反复的境地
  • 时间: 2004-08-17 01:41:1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点击:
  • 国务总理温家宝日前指出,调控处于关键阶段,取得的成效是初步的、阶段性的,基础还不巩固,造成经济运行矛盾和问题的体制性、机制性弊端没有消除。分析人士指出,温总理这一判断显示中央对经济的把握是清醒的,如果没有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调控很可能功亏一篑,陷于软弱及反复的境地。近日央行公布的数据表明,货币供应量回到目标区,显示调控见到成效,但现实中的情况复杂得多:先是央行的多种措施未能将滥发贷款压下来,其后调控改用行政手段,出现了效果(如货币供应量回落),同时也出现了一刀切的紧缩现象,影响了正常的资金需求。现在,政府没有提出可行的方法,适度平衡各种效果,经济仍处在一抓就死、一放就乱的边缘。企业经营不但面对煤、电、油、运的紧张,还面对资金短缺的问题,势必影响经济表现。明显的事实是,行政手段易于见效,却是治标,不能治本。现在应增加市场化程度,由市场手段解决体制性、机制性弊端。但从金融体系改革的例子可知,虽然是市场化的路子,但坏帐剥了又剥,资金注了又注,证明改革的软弱和反复。两类现象便是例子:1、银行经营国退民进没有开放度:工业领域引入民营经济效果显著,金融也应走同样的路,但当局对民营开放准入进展缓慢,结果是国有银行在政策保护下改革缓慢,如没有一再剥离不良资产及注资,金融风险早已出现。2、金融市场监管不力:滥发贷款显示监管松弛,其中既有机制的原因,也有监管机构不协调的疏漏,才出现南方证券、闽发证券、德隆系及佛山工行等动辄十亿、百亿乃至千亿计的资金黑洞。市场化程度的增加是一个渐进过程,有两项必要的前提:1、调控在经济平稳发展的情况下进行;2、市场化渐次开放――未来的调控中,两个前提应充分体现。(FXBI)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