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绿色食品 走向绿色农业
  • 时间: 2004-08-27 08:36:3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华工商时报    点击:
  • 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在产品总量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产品出口保持了快速的增长。2000年,全国绿色食品出口额为2亿美元,出口率为2.5%;到2003年的时候,出口额已增至10.8亿美元,出口率也上升为12.4%。 近几年来,绿色食品已成为带动农产品出口最重要的领域之一,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 日前,由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主办的2004中国(国际)绿色食品发展高峰论坛在京举行。本次论坛的召开,对于加快中国绿色食品市场建设的步伐,完善绿色食品流通渠道,提升中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推进中国绿色食品事业的稳定发展起了积极的作用。 绿色食品为奥运出力 据介绍,奥运会的预定会期恰好处于农副产品的供应秋淡季,果蔬品种单一;而且正值气象灾害的多发期,各种食品能否做到高标准、严要求、充分供应、应有尽有、万无一失、绝对安全;对食品供应会遇到的意想不到的困难需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并制定积极的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启动奥运食品工程的宗旨和初衷。 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副会长、中国奥组委食品委员会委员蔡同一表示,“民以食为天”,办好奥运会,食品是基础,它与奥运场馆建设、环境治理、气象保障、节水一样重要。 蔡同一表示,首先应抓紧建设北京奥运特供农畜产品的原料基地。按照国际有机农业联合会(IFORM)的标准来指导北京农畜产品的生产,建立有机和绿色生产基地,推动并促进北京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的发展,真正率先实现京郊农业现代化。 蔡同一建议,应尽快制订相关规范和标准,提高进入奥运食品市场的“门槛”,要求企业必须通过ISO系列与H ACCP质量控制体系双认证。此外,还应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所供应的食品上采用营养标签标示。有关部门应立即组织力量制订一整套完整、细致、可行的营养标签标示规定,建立独立、公正、可靠的高水平的营养成分检测机构。 关于实施奥运食品进京的准入体系认证,蔡同一指出,食品生产和流通企业都要建立相应的标准,并与国际标准接轨。重点是蔬菜水果流通体系标准的制订,鲜活畜水产品流通安全保障体系的建立。对市场流通环节中影响食品质量的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细化到食品运输、超市库房、陈列设施等方面。加强对食品经营人员的食品安全质量意识的教育和考核,确保各种影响食品安全的因素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绿色食品到绿色农业 入世对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是一个严峻挑战,但也是绿色食品发挥比较优势的有利机遇。随着比较优势的发挥,绿色食品不但能在国内市场继续保持较强的竞争力,而且必将成为带动农产品出口的主导力量。中国绿色食品协会会长刘连馥表示,开拓绿色食品国际市场的探索,首先应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绿色食品的国际影响。其次,要倡导“绿色农业”理论研究与“绿色农业”运动。 所谓绿色农业,是指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充分运用先进科学技术、先进工业装备和先进管理理念,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的协调统一为目标,把标准化贯穿到农业的整个产业链条中,推动人类社会和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发展模式。其具有开放性、持续性、高效性和标准化四个鲜明的特征。而绿色农业的发展目标,就是“三个确保、一个提高?,即确保农产品安全、确保生态安全、确保资源安全;提高农业的综合经济效益。 对于“绿色农业”,刘连馥表示,据了解,石油农业与现有各种替代农业 不能同时满足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三者的要求。因此,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迫切需要一种既能保证粮食产量,又能维护食物安全和生态环境,并且具有完整、科学的标准体系,用市场经济规律来推动农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更加科学的农业发展新模式。之所以提出“绿色农业?,正是为了能够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生态安全和经济效益三者的要求。他表示,必须上升到“绿色农业?的高度,争取“绿色农业”终端产品―――绿色农产品(包括绿色食品)标准的国际认可,提高我国农业的国际地位和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食品管理关系要理顺 据了解,目前绿色食品年销售额超过1亿元的企业已增长到50个。在参与绿色产品开发的742个企业中,上市公司近20家。中国绿色食品协会名誉会长、国家食物与营养咨询委员会主任卢良恕院士表示,我国绿色食品发展前景广阔、任重道远。 首先,目前我国绿色食品生产企业的总产值只有600亿元左右,还需要加快绿色食品的总量发展,而且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标准、技术、管理等方面与国际相关行业接轨的程度还不够紧密。中国绿色食品的国际形象和地位还需要进一步巩固和提高,从而在国际市场上树立中国农产品及其加工品的精品和名牌形象,促进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创汇。 卢良恕表示,从有关部门不定期对食品质量抽查的情况看,当前,我国常见的食品质量问题主要是三个方面:一是卫生指标超标,菌落总数、大肠杆菌群等严重超出国家强制性标准,个别的甚至超过国家标准许多倍;二是超量使用食品添加剂或使用已经明令禁止的食品添加剂,例如苯甲酸、山梨酸含量超标,违规使用已经禁用的人工合成色素、“瘦肉精?、“吊白块?等;三是食品包装、标签等不规范,虚假标签、以次充好等人为“造假?现象较多。由于食物质量问题、尤其是食物营养结构不合理引发的疾病呈上升趋势,例如,在贫困农村,5岁以下儿童营养不良发生率为20%―30%,西部贫困地区高达50%,我国目前高血压患者1.1亿人,每年新增300万人,等等。 专家指出,全面加强食物质量安全体系的建设,是一项包括技术体系、标准体系、监测体系、管理体系等内容丰富,涉及农业、卫生、科技、轻工、质检、工商等多部门的系统工程,必须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协调和组织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努力。而如何协调和组织各个相关部门共同开展食物安全工作,理顺食品安全的管理体系,这是一项很重要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