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丁力在总局机关干部大会上讲话强调 认清海南农垦面临的形势 加快改革发展步伐
- 时间: 2004-08-09 09:10:0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记者陈彰 实习生吴梅霞) 7 月 30 日,农业部农垦局副局长丁力在海南省农垦总局机关干部大会上作重要讲话,要求海南农垦认清面临的形势,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不断调整,再创辉煌。
丁力是受农业部的委托到海南来调研的,他在先后接触了省领导和海南农垦领导以及海南农垦有关部门领导,掌握了大量第一手材料后而作讲话的。他从宏观到微观,从理论到实践,就海南农垦改革面临的形势和要求、改革的关键及思路、改革的几种模式的比较、改革的几个理论问题的认识、改革要处理好的几个政策问题等,系统地进行了阐述。他要求在改革中要加强领导,积极稳妥地推进。
丁力首先阐述了海南农垦改革面临的形势及要求,并将其归纳为四个方面:第一是国际竞争的要求。他说,橡胶产业的发展已出现全球一体化的现象,我们的改革也要从这个角度来认识。当前更值得注意的是东盟自由贸易区的确立,在区域内又成新的经济变数。针对这样的一种情况,广东农垦、云南农垦已经迅速整合了区内的资源,组建集团,实施走出去的战略,和泰国、马来西亚、老挝等国合作,准备以加工为切入点,整合国外的资源,把几十万吨的橡胶运到国内,深入开发,展开了国际竞争。两个垦区的橡胶战略集团的组建,对海南农垦也提出了挑战。海南农垦已经处在这样一个国际竞争的十字路上,如不改革,国际资本及其他资本就要进岛争夺资源,形势将更加严峻。第二,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需要。现在三农问题成为我们党和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农垦是既立足于“三农”又区别于“三农”,是企业型的组织。现在农垦的定位,在新时期就是要从解决“三农”问题的角度重新看农垦的战略地位、战略作用。海南省委省政府之所以提出把海南农垦打造成海南农业航空母舰,带动海南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就是从新的背景下来认识海南农垦的地位和作用的。第三,是海南经济发展的需要。海南的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需要现代农业的示范带动,产业化的发展,股份制集团的再造,也给海南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思路。海南农垦如果以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化的方式做大做强橡胶产业,走出一条路子,将对海南的经济发展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而它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发展生产力这个方面,而且更重要的是在经济增长的模式上、方式上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第四,是海南农垦自身改革和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农垦一个很大的变化,就是由吃垦区的一口大锅饭,转到各个农场吃自己的小锅饭,把农场作为一级法人,所有改革的思路都是建立在不动农场这样一个体制上来进行的,包括农场的股份制等等。农场不动,还是政体不分,总局职能也难转变,这架构决定着我们农垦的改革很难走出一条彻底转变机制,做大做强产业的新路来。在过去那种情况下还能勉强混得过去,但是在当前是越来越难了,这个最严峻的现实使我们对传统的改革思路产生了怀疑,并要求我们重新反思我们的改革思路,认识到农垦的改革必须超越农场,要按照产业重组资源,这样的思路提出,实际上跟国际的潮流也是吻合的。国家农垦局总结各个垦区的实际经验,从国内外改革的实践出发,提出了“三化”促“三增”的新时期发展战略。“三化”指的是农垦的发展要实现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 “三增”指的是企业增效,职工增收,示范带动作用增强。海南农垦的发展,也要在“三化”“三增”的前提下来研究自己的思路,这是一种必然的选择。目前海南垦区也按照这个思路制定了方案,当然还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但是这个大方向跟国内外发展的大趋势和各垦区发展的实践是相一致的。
丁力说,以上四个方面的改革形势和要求,对海南农垦的改革在时间上提出了紧迫的要求,如不迅速实施,就会被动。而在改革深度上,也不能像过去那样,不动机制,不动体制,不动人的观念,不触及人的利益结构。在改革的配套上也再不能像过去那样单打一,或是在很低的层面上进行改革,必须是方方面面都加以配套,这个改革才能够有效果。
在谈到改革的关键和思路时,丁力说,农垦的改革、发展、稳定统一于利益,我们的改革首先要能够创造利益。有了增长极,产生了效益,我们就能处理各方面的问题;其次改革能照顾绝大多数人的利益;再次改革一定要调整利益,合理的创利结构,才能使决策科学,执行到位;第四要使我们获得的利益是可持续的。这次农垦的改革的关键就是制度安排能不能够创造新的利益关系,从而取得经济增长。农垦的改革要进行制度变迁,就要发挥农垦的优势,重组农垦的资源,依托产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海南农垦的优势产业是天然橡胶,天然橡胶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资源约束型产业,只有少数地方能搞,具有不可替代性。天然橡胶基地是海南农垦的核心竞争力的依托,是优势所在。二是工业原料,这种工业原料最适合大规模标准化、集约化的生产、加工和销售。我们研究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及其体制的改革,都要考虑这一产业的特殊性。三是战略产业,涉及国家经济安全。这三个特点决定了要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最好是大型企业来经营、比较紧密的一体化能够不断的推动科技进步,海南农垦之所以这么多年没有垮,跟搞天然橡胶产业特点有关系。所以农垦在进行制度变迁的时候,就要从经营天然橡胶的产业特点出发来考虑现代的经营模式。
在谈到海南农垦改革模式的比较问题时,丁力说,现在很多领导和专家提出来,海南农垦应该在改革中提出多种模式进行比较,这样才符合科学决策的过程,这是有道理的。他认为海南农垦改革的模式基本是三大类。第一类以农场为本位的改革思路。它的特点是农场基本上还是现在的架构,或是“抓大放小”把好的农场集中起来,把小的场下放或是以农场入股的方法搞一个龙头企业,这个龙头企业带动周边农场,但这种改革没有触及农场的体制和机制转换,难以做大橡胶产业。第二类是分散民营模式。它的特点是将加工销售这些企业集合起来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民营化,同时将从事橡胶的农场逐步民营化,其特点是产业环节被肢解,分散民营化后稳定没抓手。第三类是产业重组模式。这种模式是我们现在基本取得共识的农垦改革的模式,它的特点是按照橡胶产业的完整产业流程来重组我们的资源,组建产业公司,进行股份制改造,通过产业的重组,获取更多的支撑和变革农垦的管理制度,培养农垦的管理人才,逐步实现转型。这是各地农垦改革发展稳定求得统一的一种模式,也是在农垦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总体思路指导下的一个具体的模式。广东农垦有很成功的经验,云南农垦也按此思路正在大刀阔斧进行改革。人家思路很清晰,就得这么搞,照方抓药。当然会碰到很多利益矛盾,要坚定不移,而不是退缩,不能给自己前进中制造障碍。丁力说,我们考虑的改革模式比较问题,是在一种复杂的环境下考虑的,我们怎么在复杂的环境下找到适合海南农垦实际的改革模式,这是要认真对待的。
在谈到海南农垦改革面临的几个理论问题时,丁力就农垦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家庭经营、农场的演变、利益调整的问题,从理论的层面做了详细的阐述。在谈到改革要处理的几个问题时,丁力谈了六点。第一是人的问题,改革首先是要把人才的能量焕发出来,其次是各得其所。第二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垦发展的命根子,要尽快解决确权问题,权属应该符合农垦集团化、产业化、股份化的战略。第三个是资产管理问题,要做好清产核资,把家底搞清楚,按照国家的规定,确保垦区在改革中国有资产不流失,配置合理。第四是财务管理问题。要财权统一,运行流畅,确保生产经营及社会资金及时到位,发挥作用。第五是社会保障问题。第六是上市和引入战略投资者的问题。丁力指出,海南农垦改革要做的事情很多,当前要从七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要做好改革方案的设计;二是要建设坚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三是要组织精干的专业化的工作班子;四是基础性的工作要做扎实;五是要对改革进行动态跟踪;六是改革的舆论宣传要及时到位;七要加强学习。
丁力最后强调农垦改革会碰到许多困难,他要求各级领导不能坐而论道,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把握机遇,主动出击,积极稳妥地推进,实现改革目标,再创农垦辉煌。
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主持会议,他要求大家要学习好、贯彻好丁副局长的讲话精神,积极投身当前的改革。他强调当前的改革拖不得、粗不得、乱不得,要发挥大家的智慧,积极稳妥地将改革推进。为此,他提出了四点要求。一、必须坚持“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推进农垦事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二、要正确认识农垦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改革目标,增强责任意识,每个人都要投身到改革中去,认真开展调查研究,为改革出谋献策,做改革的促进派。三、总局机关各部门要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决不允许互相扯皮,贻误改革。四、要增强全局观念,局部利益要服从全局利益,坚持民主集中制,加强领导,保证改革的顺利进行。
省农垦总局领导全孝华、郭钦宜出席了会议。农业部农垦局范芝处长就有关问题作了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