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轮胎摇篮的起死回生
  • 时间: 2004-09-01 09:41:3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亚洲橡胶网    点击:
  • 作为中国轮胎摇篮的起死回生引人关注。   去年7月,牡丹江市桦林轮胎股份有限公司被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收购,开了国内外资收购上市公司国有股的先河。今年上半年,桦林佳通仅用了4个多月的时间,就生产出全钢子午胎15万条,创税金3500万元,实现了过去十年未达到的目标。   桦林集团,在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初期,曾有过长期辉煌,所创造利税占当地财政收入的半壁江山。这是个典型的大型国有企业,学校、医院、幼儿园等一应俱全。因为效益好,冗员就多,一岗多人,上班时间聊天等现象比比皆是。   那时普遍存在“大家拿”,拿点帘子布回家纺织成了网兜,管灯具的拿灯泡……至于采购、销售环节,更是无底洞。甚至有一些部门主管人员因经济犯罪被判了刑。   再雄厚的家底,也经不住这样折腾。随着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桦林不可避免出现了危机。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起,桦林先后投入近12亿元进行技术改造,历时10余年,但新生产线长期形不成规模,带不来效益,企业自身负担越来越大。最终导致停产,职工领不到工资,干群关系紧张,甚至出现集体上访事件。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为了桦林的重组,与有关方面进行了数十次艰难的谈判,市委、市政府甚至把办公楼抵押给银行为其化解债务。新加坡佳通轮胎(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入主桦从一年,使桦林获得新生。这家大型国企的起死回生,带给人们哪些启示呢?   选择有实力的同行业企业   王见智,在企业辉煌时就是桦林集团总经理。后来,他辞职去了南方。又过了几年,他在佳通公司当顾问,而当今他又回到桦林佳通任总经理。对桦林的这次重组改制,他说:“佳通能够入主桦林,应该是桦林的福气。”当时经过对20多家国内外企业考察,在省市政府全力支持下,最终确定与实力雄厚、且又是同行的新加坡佳通轮胎合资重组。在桦林佳通安置了5000人,其余5000人通过分流、分立、买断工龄等都进行了安置。正是有了这种长痛不如短痛的决心和气魄,桦林实现了债务和企业办社会职能的剥离,得以轻装前进。   佳通的销售网络遍布国内外,目前桦林的销售和采购完全由佳通总部统一安排,桦林只负责制造高品质的轮胎。此外,佳通买下桦林,是有长远打算的。他们实施了本战略,长期在牡丹江发展。目前桦林的9名高管中只有一名新加坡籍、一名中国台湾省籍,其余都是本地人、安徽人和上海人。   重组之初,桦林原来的技术骨干大多已走光,佳通从其他公司调来很多技术和管理骨干。又利用总部的佳育学院和佳通公司培养桦林现有人员。由于企业缺乏启动资金,佳通投入5000万元用于设备添平补齐。无钱购买原材料,就从佳通其他子公司赊来原料……桦林与佳通同行业重组,深深受益于佳通的资金、技术、管理、人才以及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