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云南省热作所为建设一流胶园提供技术支撑
- 时间: 2004-09-10 09:51:5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轮胎网 点击:
- 云南省热作科研所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发展自己的天然橡胶战略物资”的雄心壮志,经过50年艰难探索,先后完成了三次重大科技创新,建立了一整套独具云南特点,在热带北缘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大规模橡胶栽培、管护、割采的技术,有力推动云南省在被西方专家断言的“植胶禁区”建起了世界先进水平的一流胶园、我国第二大天然橡胶基地。
云南省种植橡胶的历史不过百年。新中国成立后,创建于1953年的省热作科研所就承担起了橡胶树引种、良种繁育、实验研究和科技成果推广的历史使命。50年来,该所先后完成了三次重大科技创新,使云南省橡胶种植业进入快速迅猛发展的时期。
第一次重大创新是从建所之初至1982年,通过269个课题的实验研究和生产实践,重点解决了抗寒植胶和优良品种推广等关键性的技术难题,创造了一整套以环境--品系--措施三对口为核心的天然橡胶抗寒高产栽培综合技术,取得了国际植胶理论和实践的重大突破,使云南省实现了在高纬度高海拔山地大面积种植天然橡胶的成功;第二次重大创新是上世纪后20年,发展了“橡胶树在热带北缘云南高海拔植胶区大面积高产综合技术”,实现了云南植胶区大面积高产、稳产。1995年西双版纳农垦区天然橡胶单产达到121.62公斤,至2003年已连续9年平均亩产全球第一;第三次重大创新是以减少割胶刀次、药物剌激产胶为核心技术的橡胶新割制改革。这项被称为橡胶“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成果,自1998年起在西双版纳农垦区大面积推广以来,走出了一条国有天然橡胶企业减员增效、扭亏增盈的成功之路。5年间,实现减员增效8亿多元,吨干胶直接生产成本下降1000∽1800元,达到了先进产胶国的成本控制水平。
此外,该所培育出的高产抗寒品种云研1号有性系和云研277-5等无性系,在全省热区大规模推广种植,使云南省橡胶种植良种化进程提前了30年。近几年又研究出了云研77-2、云研77-4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寒高产新品种,成为第二代胶园的主栽品种。该所已先后取得360多项科研成果,其中获奖101项。
该所的技术支撑推动了橡胶种植业大发展。截至2003年,云南省7个州市27个县市种植橡胶总面积达363万亩,其中开割面积184余万亩,干胶总产量达22.34万吨,总产值达26亿元,发展为云南的优势产业之一,成为热区各族群众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