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植胶百年 开创伟业
  • 时间: 2004-09-15 08:51:0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在纪念中国天然橡胶事业100周年之际,农业部、海南省人民政府和云南省人民政府联合举办百年纪念活动。9月6日我们在云南昆明召开了百年纪念大会,今天我们又在美丽的海南岛联合举办“中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高级论坛”,将纪念中国天然橡胶事业100周年活动,推向纵深。   天然橡胶在我国成功种植到今年已经整整100年了。回顾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的奋斗历程,老一辈仁人志士、几代植胶人为开创我国天然橡胶事业所做出的艰苦努力深深感动着我们,他们的创业和开拓精神,激励着我们当代植胶人更加勤奋地工作,争取新的成绩。总结中国天然橡胶事业100年的辉煌成就和成功经验,对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发扬独立自主、艰苦奋斗、创新进取的精神,不断改善和营造更好的内外环境,推动天然橡胶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历史成就   首先,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00年前,胸怀壮志的刀安仁先生远渡重洋历经千辛万苦,将热带树种巴西三叶橡胶树引种到云南盈江县新城凤凰山种植,标志着中国天然橡胶产业的诞生。在此后的50年里,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缓慢发展,到1949年,国内仅有各类小胶园2800公顷,橡胶树120万株,年产天然橡胶仅199吨。新中国诞生后,部分西方国家对我国实行封锁禁运,天然橡胶作为战略物资和重要的工业原料,属禁运之列。面对严峻形势,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当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第100次政务会议决定:“为保证国防及工业建设的需要,必须争取橡胶自给”,从此揭开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新篇章。50多年来,我国累计生产天然橡胶800多万吨,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基本满足了国防、工业、交通运输、医疗等各个方面的需求,为国家节约了大量外汇,成功地抵制了建国初期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维护了国防安全,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到2003年,我国天然橡胶种植面积已达66.1 万公顷,产量达56.5万吨,产量和面积均居世界第五位,形成了以海南、云南、广东为主的三大天然橡胶优势种植区域,产业体系逐步完善。   第二,在科技进步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建国后,科技进步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科技成果举世瞩目,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克服我国植胶区台风、低温、干旱等国外植胶区没有的种种困难,在北纬18―24度地区大规模成功种植橡胶树,单产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在北纬15度以北不能种植橡胶的论断。二是成功实施了割胶制度改革,极大地减轻了割胶工人的劳动强度,增加了产量,降低了生产成本,显著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三是橡胶木改性技术填补了国内外在橡胶木材综合开发利用方面的空白,使我国每年近100万立方米的橡胶木材变废为宝,既对热带地区天然林产生了“替代性”保护效应,又使产业效益大大提高。四是天然橡胶科技进步获得奖项多,覆盖面广,成果转化率高,已经成为热带农业科技进步的一面旗帜。截止到2003年,天然橡胶行业共取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39项、部级科技成果奖116项、省级科技成果奖122项。   第三,在增加就业、繁荣热区经济、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做出了重大贡献。目前我国有150多个植胶农场和18万余户植胶农户,约有300万人从事天然橡胶业生产。50多年来,海南、云南和广东农垦植胶区安置了大量的复员、退伍、转业官兵、归难侨以及下乡知青等人员。民营橡胶吸纳的劳动力数量也日益增加,目前海南、云南两省的民营橡胶所吸纳的劳动力超过60万人,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   在我国天然橡胶的集中产区,天然橡胶产业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农民和农场职工增收的支柱型农业产业。在一些少数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及西南山区,天然橡胶产业已经成为当地群众和农场职工脱贫致富的主要手段,为增强民族团结、繁荣边疆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做出了重大贡献。   第四,为热区生态与经济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天然橡胶产业的发展,实现了高价值的经济林对低价值的次生植被和荒山荒坡的改造,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起到了调节小气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和生物自肥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科学研究表明,在所有的农林作物系统中,橡胶种植园在树冠覆被、落叶和养分循环等方面和雨林系统最接近,是一种稳定的可持续的生态系统。当前,实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追求的重要目标,从这个意义上讲,天然橡胶产业为热区生态与经济实现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二、产业发展的历史经验    首先,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是产业成长的前提。中国从引种天然橡胶树至今已有百年历史,经历了两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前50年,由于缺乏政府的有效组织和引导,我国天然橡胶面积与产量增长非常缓慢,至建国初期年产干胶仅199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天然橡胶业一直受到党和国家高层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叶剑英等老一辈革命家均做出过重要指示。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主要领导同志也都亲临垦区视察,对发展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给予了极大的鼓舞和支持。正是由于党和国家的重视,中国天然橡胶业才能在较短时间里形成规模宏大的产业大军,进行开垦种植,获得快速发展。50多年来,数十万农垦职工、科教人员响应党中央的号召,把发展国家天然橡胶事业当作保卫和建设社会主义新中国的实际行动,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经受住一次又一次挫折与考验,推动着新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进步和发展,为天然橡胶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二,科技进步是天然橡胶业发展的基础。50年的实践证明,在我国天然橡胶事业发展历程中,每前进一步都有相应的科技成果作为支撑,而每一项重大成果的推广应用,都给生产带来巨大的效益。我国天然橡胶工作者用科学的态度不断研究创新天然橡胶种植与加工新技术,实现了许多技术上的重大突破,生产效率显著提高。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天然橡胶总产量增加2800多倍,单产由每公顷约400多公斤提高到目前的1300公斤,云南农垦已达到每公顷1820公斤,成为世界天然橡胶单位面积产量最高的地区之一。   第三,政策支持是产业发展的保障。建国以来,在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各个不同历史阶段,国家均出台了相应的指导政策与扶持措施,为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50年来,国家累计投入大量资金支持产业的发展,有力地保障了产业的健康成长。    1951年8月,党中央做出了一定要建立自己的天然橡胶基地的战略决策。同年10月,天然橡胶生产的专门机构―――华南垦殖局成立,并由叶剑英同志亲自挂帅。1952年,中央调集中国人民解放军2万多名官兵及科技人员,开赴海南岛、雷州半岛和广西区,与当地群众一道,开始大规模种植天然橡胶,揭开了大规模垦荒植胶的序幕。1986年中共中央8号文件,确定我国天然橡胶的发展目标:“对直接影响国计民生的天然橡胶,到本世纪末年产量要达到45万吨,做到国内基本自给。”1991年国务院42号文件明确指出,要:“巩固和发展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并针对天然橡胶生产基地的建议,提出了“保护扶持、巩固提高、适当发展”的方针。   当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遇到困难和问题时,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有关部门都给以了直接支持和帮助。1989―――1991年植胶垦区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和产品受进口冲击时,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多次做过重要批示。1990年《国务院关于扶持国产天然橡胶的批复》,批示国家计委与农业部、物资部商定,采取措施扶持国营农垦企业发展天然橡胶生产,帮助解决问题度过难关,使垦区在“七五”、“八五”计划期间橡胶基地的生产和建设取得了稳定、健康的发展。针对当前全球天然橡胶供需变化形势,农业部又提出了“天然橡胶行动计划”,采取重大举措,加快机制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步伐,探索创新天然橡胶产业管理方式,加大基地建设的力度,进一步突出科技进步重要作用,及时调整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显著提高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四,广大职工的无私奉献是产业发展的动力。我国的天然橡胶创业之初,是在交通不便、荒山阻隔的边远山区起步的,在生活条件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老一辈植胶创业人,凭借共同的信念和坚强的决心,为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艰苦奋斗、不惜牺牲,一点一滴地改变着植胶区,超乎想象地发展壮大天然橡胶事业。可以说,中国天然橡胶事业的发展历程,是一代又一代有识之士艰苦探索、艰辛实践、不断开拓的历程,是民族团结,垦地互援,国有和民营共同发展的历程,是人民解放军、科技人员和干部职工发扬“艰苦奋斗,勇于开拓”的农垦精神,克服重重困难,不断前进的历程。   三、新时期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程度的加深,天然橡胶在全球范围内的供需格局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首先,加入世贸组织,我国天然橡胶产业融入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一方面是关税保护作用将逐步消失,这将给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在国际竞争中形成强大的压力;同时,国外主要产胶国在加工规模效益、产品差异化等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也会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形成一定的冲击。   其次,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以及东盟天然橡胶主要生产国联盟的建立,对中国天然橡胶的供给与需求均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形成,要求中国以优于世贸组织的承诺来加速区域内贸易自由化进程。而东盟天然橡胶主产国产业基础较好,国内支持力度也较大,在贸易自由化初期将对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形成一定的压力。从国内需求来看,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三国天然橡胶产量占全球总产量的65%,2002年,三国政府成立了旨在控制国际天然橡胶价格的三国联盟,设立了储备金,建立联合收购机制,并将在必要时实施减产保值计划。三国联盟发展成熟后完全有能力左右国际胶价,将会增加我国天然橡胶下游企业的生产成本。   第三,随着我国经济的加速发展,橡胶在工业领域需求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提高,天然橡胶的需求呈直线上升趋势。目前,我国天然橡胶产量仅占世界总产量的7%,消费量却占世界总消费量的20%,国内产量增长速度只有消费增速的1/3,供求缺口不断扩大。从2001年起,我国天然橡胶进口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天然橡胶进口国,我国天然橡胶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逐渐加深。   面对这些挑战,我们应采取什么对策,这就是我们这次高级论坛要研讨的主要任务。对以下几个领域的深入探讨,将有助于我们把握产业的发展方向,提高宏观调控效率,从而快速而全面地提升产业竞争力:一是研究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的规律,从历史发展经验中寻求迎接新挑战的良策。二是探讨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管理方式和经营模式,提高天然橡胶产业效益。三是寻求进一步挖掘我们自身潜力与实施“走出去”战略,扩大天然橡胶产量,增加国内供给的新途径、新办法。四是选择技术创新的重点,实现产、学、研紧密结合,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五是探讨如何进一步整合天然橡胶资源,推进加工布局调整,提高产业的规模效益,逐步延长产业链,形成高水平的加工产业集群。   以上仅是我的一些初步想法,请各位专家出谋划策,共商我国天然橡胶产业发展大计。我相信,在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支持和帮助下,中国的天然橡胶事业一定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再创新的历史辉煌!   (二○○四年九月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