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构建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万里长城
- 时间: 2004-09-27 08:55:1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易家凡 通讯员符导 维贤 文达)9月15日至16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南方、乘坡、黄岭、广青等农场进行工作调研时强调指出,海南农垦的创业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历史,所形成的独特文化是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瑰宝,是非常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在中国橡胶事业发展百年之际,抢救、挖掘、继承和创新海南农垦企业文化,是摆在百万海南农垦人面前的一项繁重的任务。垦区各级领导一定要从对历史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充分认识抢救、挖掘、继承和发扬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重要性,积极投身到这项活动中去,筑起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万里长城,使海南农垦企业文化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断得到发扬光大。
张力夫指出,企业间的竞争,最高境界的是文化的竞争。一个有生命力的企业,必定是一个文化底蕴非常深厚的企业。当一个企业的经营理念上升为一种文化时,就会渗透到各种管理中去,企业就有生命力,队伍就有凝聚力,就会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就会培育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50多年来,海南农垦之所以能够在昔日荒无人烟的土地上,创建起了全国最大的天然橡胶生产基地,海南农垦事业之所以能够在50多年的风雨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就在于海南农垦的历史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是一部有着优良的光荣传统和宝贵的精神财富的发展史。海南农垦在创业发展中,不但传播着先进的种植技术、先进的物质文明,它更是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它将先进的中原文化传播到了海南岛,植根于海南农垦的事业中,形成了海南农垦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支撑着一代又一代海南农垦人,去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去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去书写一个又一个奇迹,去创造一次又一次辉煌。这种文化,不断将海南农垦事业推向前进。
张力夫强调,海南农垦的创业文化,是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精髓和重要组成部分,是海南农垦最宝贵的精神财富。要积极挖掘抢救海南农垦传统文化,发起一场抢救海南农垦优秀文化历史遗产的热潮,使其精神不断得到发扬光大。目前,我们在挖掘和发扬海南农垦创业文化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如意的地方。随着一大批当年参与海南农垦的开发建设、见证海南农垦的发展历史的功臣们的逝世,知道那段历史的人将会越来越少,如果我们不加以抢救,海南农垦的创业史就面临着断层的危险。如何抢救、挖掘和继承海南农垦创业文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件大事。每一个海南农垦人都有责任参与到抢救和挖掘海南农垦传统文化的活动中来,各单位要充分认识开展此项活动的重要性,要成立专门的写作和文物收集班子,对本单位的发展史进行挖掘、收集、整理、归纳和提炼。要对健在的建场元老、老工人、科技医务工作者、先进典型人物进行采访,撰写回忆录、场志和场史。要发动大家收集和捐献当年创业时期的珍贵文物,特别是要对锄头、镰刀、书信、文章、照片等实物进行收集。省农垦总局要在各单位挖掘抢救文物的基础之上,组织有关专家和写作班子,对海南农垦创业发展史,分门别类地进行文字编著,实物收集。要兴建博物馆,收藏海南农垦创业发展史的文献资料以及各种珍贵实物。
张力夫指出,抢救挖掘海南农垦企业文化遗产的任务繁重,而继承发扬创新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任务则更加艰巨。没有继承,发展就没有根基。大至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企业,如果文化失传,发展就会缺少文化的支撑,国家就会走向衰落,企业就会走向衰败。目前,面对着市场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如何在继承发扬海南农垦企业50多年来所形成的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创新海南农垦企业文化,提升海南农垦企业文化,提高海南农垦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我们要把继承和发扬、创新和发展海南农垦企业文化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来抓,作为垦区精神文明建设和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作为凝聚人心,增强企业向心力的载体来抓。通过挖掘、继承和创新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筑起海南农垦企业文化的万里长城,抵制各种不良风气、不良文化以及腐朽思想的侵蚀。要加强海南农垦思想文化阵地建设,特别是要加强场级、队级思想文化阵地的建设。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注重软件的建设,要把文化阵地真正办成职工学知识、学文化、学科技、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的场所。要赋予生态文明队建设新的内涵,其建设风格要充分体现农垦特色,展现农垦文化,展示农垦精神。要把加强农垦企业文化建设与理论下队、文化下队、科技下队、医疗卫生下队等结合起来,紧跟时代节拍,把握职工思想脉搏,为海南农垦的改革发展提供先进的科学文化、强大的思想动力和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