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无公害蔬菜被市场冷遇
- 时间: 2004-09-30 08:37:2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泛珠三角农业经贸网 点击:
- 无公害食品作为一种绿色环保产品,在深圳的超市却少有人问津。记者了解到的情况是,由于无公害蔬菜的价格比普通价格高30%-90%,很多市民望而却步。
一种产品没有市场,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是无公害蔬菜遭冷遇,却多少有些尴尬。深圳高收入的家庭很多,他们理当会追求更有保障的生活,这自然要包括享受没有污染的环保食品,深圳人不应该吝啬到在生命安全上都不在乎的地步。
所以,问题不只是因为价格。首先自然是我们在消费理念上还没有改变,家庭中买菜的人大多是老年人,他们从以往的艰难生活中过来,对生活要求首先有一个成本核算,而对环保食品所具有的潜在效用,他们往往难以认同;饭店、酒楼购买蔬菜的时候,选择的标准首先是外观(恰恰是那些化肥农药大量使用的蔬菜最能够保障其鲜嫩的色泽、饱满的形体),而且残留有害物质的食品一般不会产生即时危害,也就无法为消费者切身感受到。
另一方面,无公害蔬菜与普通蔬菜之间难以区分,我们已经看到过有超市把普通农产品贴上绿色标签,然后按照绿色食品的价格销售,一个小小的标签可以让利润增加30%―90%,这样的诱惑是很多商家难以抗拒的。对此,市民又怎么敢贸然信任呢?
无论是市民的生活习惯或者市场诚信缺失,都将导致无公害食品的难产。缺乏市场的激励,无公害食品产业也将不可能发展起来,深圳人将继续承受来自公害食品的侵害。这当然是不能接受的。
从无公害产业本身来说,需要建立自己的诚信,可是他们的诚信无法保障作为终端市场的超市的诚信,不良商家会通过假冒来败坏上游产业形象,企业就应该改变销售模式,比如,在超市设立自己掌控的专柜,建立与酒店的专供协议(这样酒店和绿色食品之间可以形成互惠互利),设立生产商直接面对消费者的专卖店,通过媒体多做现代消费理念的传播,确立自身的品牌形象和质量信誉。这就是说,无公害食品的产业本身需要更多的投入,更全面的形象包装和诚信保障手段。
从政府管理来说,需要对无公害食品经常抽查,以防范、打击假冒;并且为了这一产业的健康发展,政府还可以考虑为这一产业提供必要的技术以至财政扶持,因为,绿色食品的生产成本高,而市场认同少,利润就难以保证,这需要政府在税收等方面提供优惠,以激励这个产业。政府还可以鼓励那些实力雄厚、愿意长期投入的企业从事这一产业,以形成规模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