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旧轮胎滚出新资源
  • 时间: 2005-01-17 09:06:3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现代橡胶网    点击:
  • 过去,开车是个职业,如今,开车是项技能。老司机都知道保养轮胎的重要性:要定期进行轮胎换位,保持车轮动平衡和正确校位,随时清洁;要避免过度加速与刹车制动;少走坑洼不平的路面等,这些都可以最大限度地延长轮胎使用寿命。 ?? 作为汽车最重要的磨损零件,轮胎正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熟悉。同时随着废旧轮胎的数量不断增多,对这些废旧品的处理也受到关注。在前不久举行的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记者从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专家那里,了解到了不少关于轮胎回收利用的新进展。 ??废旧轮胎是个宝 ?? 许多人觉得磨损到期的轮胎换下来后就是废物一件,但是据专家介绍,事实正好相反。 ?? 首先,旧轮胎可以“翻新利用”,即当轮胎使用到磨耗极限后,就可以进行翻新。按过去常用的经验,一条轮胎经过多次翻新后相当于2~3条轮胎。而翻新一条旧轮胎所消耗的原料只相当于生产一条同规格新轮胎的15%~30%,价格仅为新轮胎的20%~50%。 ?? 废轮胎可以说“浑身是宝”:废轮胎中还含有22%~24%的尼龙等合成纤维可加工成塑料制品,16%~24%的钢丝为优质弹簧的原料,58%~60%的橡胶混合物可生产胶粉再生胶。另外,废旧轮胎本身就是一种高热量的燃料,每公斤达6668~8335千卡,每1公斤重的轮胎相当于11公斤的烟煤,分别比木材高69%,比烟煤高10%,比焦炭高40%。在目前世界能源日趋紧张的情况下,回收利用废旧橡胶在热能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 ??再利用空间大 ?? 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的专家告诉记者,从2002年开始,我国已跃升为全球消耗橡胶资源总量的第一大国。但是,我国又是一个橡胶资源十分匮乏的国家,2003年我国橡胶消耗量为364万吨,实际产量为175.2万吨,缺口达188.8万吨。其中天然橡胶需求矛盾更为突出。为解决橡胶资源的严重不足,国家每年向国外进口,以满足国内市场需要。 ?? 与此同时,我国每年在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橡胶资源量,随着橡胶制品消耗量的增加同步增加。2003年,全国废橡胶的产生量为200万吨,预计2010年全国废橡胶的产生量将达280万吨。废旧橡胶再利用,按目前我国每年生产再生胶、胶粉130万吨计算,可以为国家创造产值达33亿元,上交税收2亿多元,安排劳动就业20多万人。利用再生橡胶和胶粉的橡胶制品,由于价格比原胶相对低,生产橡胶制品的企业也有可贵的经济效益。 ?? 另外,轮胎再利用缓解了废旧橡胶资源堆放给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所产生的巨大压力。长期露天堆放,不仅占用土地,且不易分解,并极易滋生蚊虫,传播疾病。从我国目前总体情况看,由于再生利用程度较高,尚未见到大批量、长期堆放的现象,给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创造了显著效益。 ??回收体系待完善 ?? 橡胶产业循环经济的实践,主要有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全国橡胶生产企业、橡胶制品企业及废橡胶利用企业从产品设计、原材料组织供应、生产过程中各环节、产品贮存、流转等环节,千方百计降低橡胶资源的消耗,确保产品质量,减少废品和边角料的产生;二是对废橡胶资源进行回收和综合利用,这已成为我国橡胶产业中实行循环经济的重要方向。 ?? 据行业协会统计,我国目前每年利用废橡胶生产再生胶、胶粉达130万吨,废橡胶的利用率达70%左右;利用企业400多家,其中产量在5000吨以上的企业有60多家,企业中年产量最高的达5万吨;生产产品广泛用于橡胶工业、建材工业、交通建设、城市建设等领域;有的产品直接出口或经加工后出口;为废橡胶资源利用的装备、环保、助剂等得到了较快发展。 ?? 近20多年来,我国以个体为主的废旧橡胶回收网络,已适应了废橡胶利用的需求,这些企业与回收人员和回收站点,从经济利益合理分配等方面已经比较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现有的回收体系不规范,回收站点的设立没能列入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对回收站点的卫生、环境、安全等的监督管理不严;收购人员的回收基本技能未经过培训;回收废橡胶资源的流向有的不符合产业政策的要求等,这些都还亟待完善。 ?? 此外重要的一点是,需要国家完善对回收利用再生资源行业的鼓励政策和机制。尽管国家对再生资源回收经营企业实行了激励政策,即免征增值税,但废橡胶资源利用行业里,多数企业微利或持平,还有不少亏本。企业经营状况不好的原因中,税率高、税负重是一个重要原因。另外,进一步开展再生资源的利用,更要有法规体系和技术政策支持和相关的配套技术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