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物资上网采购能否鱼和熊掌兼得
  • 时间: 2005-01-20 08:52:3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4年前,海南农垦将橡胶产品搬到网上集中销售,人们说,海南农垦将产品卖出的这一块管住了。4年后的今天,也就是2004年11月,海南农垦又将年4亿多元的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人们说,这一次海南农垦又将物资买进的这一块管住了。   物资的卖出与买进,借助的都是电子商务这一目前世界较为先进的物资流通形式。4年前的橡胶产品集中上网销售,大胆地采用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对橡胶销售传统体制进行改造,这是海南农垦摆脱传统经济体制后第一项重大改革措施,也是海南农垦迈向市场的一次科技含量较高的大胆尝试。经过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此举有效地防止了橡胶销售中的不正之风。那么,4年后的今天,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能否做到既能降低采购成本,杜绝暗箱采购中出现的腐败行为,又能买到质优价廉的产品,保证橡胶能够“吃到”优质的肥料,实现鱼和熊掌兼得之效果呢?   流通体制改革的又一次突破   其实,海南农垦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早在一年多前就开始酝酿了。    2003年3月,刚上任不久的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考察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时,就明确提出要将垦区的大宗物资搬到网上交易,并多次在各种场合进行“吹风”,阐明此举的重要性。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在2004年2月14日召开的省农垦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建立健全产品销售、物资采购管理体制,对大宗生产资料如生产用具、化肥、农药等的采购供应实行集团化经营,进行网上交易和公开招标采购,克服“各自为战”带来的弊端。   总局两位主要领导为何如此关注大宗生产物资的采购呢?要回答这一问题,还得从海南农垦生产资料经营体制从计划经济、双轨制到完全放开的历史演变过程说起。上世纪八十年代末,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生产资料经营也由单纯计划调拨供应逐渐改为双轨制。进入九十年代后,随着国家生产物资经营体制的改革,生产资料的经营便完全放开,为此,农场拥有了生产资料采购权,能够面向市场,根据生产实际,灵活自主地组织购买各个生产时期所需要的生产物资,这对于推动农场生产发展,增强企业竞争能力,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市场化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多年来,农场在自主采购生产资料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办法也不尽相同。据相关部门的调查显示:有的农场通过成立物资采购小组,由该小组提出每年生产资料采购数量、价格、购买厂家的方案后,提交场长办公会议或党委会讨论批准后,由供销部门具体操作进货;有的农场由供销部门提出购买生产资料方案,经农场场长同意后便具体实施购买;有的将采购方案提交生产、经管等部门小范围讨论后便组织实施;也有个别的农场场长不经讨论,个人拍板决定,交待个别业务部门具体操作购买。正是由于物资采购过程的不公开性、不规范性和暗箱操作,存在着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的“猫腻”,出现了诸如一年购进的化肥3年也施不完、化肥施到橡胶树头几年也不溶化等等的怪现象。一些企业采购的生产物资质次价高,特别是橡胶专用肥的质量较差,职工颇有怨言,时常上书有关部门给予“揭露”。正是缘于此,总局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以来,一直酝酿着大宗物资集中上网采购的改革,经过较长时间的前期论证和筹备,终于在2004年11月正式推出了此项改革。   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是继橡胶产品集中上网销售后,垦区流通体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其改革的意义不亚于橡胶产品集中上网销售。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认为,此项改革符合垦区大多数人的利益,能够有效地促进垦区生产效益的提高和橡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许多的好处,具体体现在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生产资料和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促进买卖双方降低生产成本。二是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能够实现买卖双方双赢。三是有利于促进产品销售的透明化、竞争的公平化、权力运行的民主化和监督的社会化,能够还干部一个清白,给群众一个明白。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说,大宗物资集中上网采购是完成海南农垦集团化进程的基础工程,至少要从四个方面来认识此项改革的重大意义。一是通过公开采购,阳光作业,能够防止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垦区胶园,有效地解决橡胶施假肥的问题。二是通过公开交易,能够有效地减少暗箱操作,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保护垦区领导干部,促进垦区党风廉政建设。三是能够有效地降低成本,减少开支,提高效益,价高质低的现象将得到控制。四是形成规模化的采购体系和生产资料市场,能够有效地促进厂家提高产品质量,实现买卖双方双赢。      鱼和熊掌能否兼得    2004年11月19日,垦区首批推出的橡胶专用肥、尿素、甲酸、重油、柴油、液氨、氨水、橡胶包装袋等8个系列产品集中网上采购正式开市。那么,年采购金额高达4亿元的垦区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能否实现用最优惠的价格,购买到最优质的物资,达到鱼和熊掌兼得的效果呢?   先从经营机制看。首先是实行了“准入制度”。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借助的是先进的电子商务技术,在公开、公平、公正、透明的原则下,通过网上实行逆向电子拍卖竞价交易而实现的。凡是进入网上参与竞卖的生产资料企业,必须具备一定的生产规模,有质检证明书、生产许可证,经过严格的资格审查筛选,在获得入网交易会员资格后,方可上网参与竞卖。目前,来自全国各地的59家物资生产企业,均是在取得了“准入证”后,才被允许进入到网上参与竞卖的。其次是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交易规则。编制了大宗生产物资采购目录,对各种物资的质量均作出了明确的规定。严把物资质量关,禁止违规操作,不合格的物资一律不准入市交易,如果发现在质量检验、货物交收等重要环节出现问题,要追查当事人的责任,将取消厂家的入市交易资格。大宗生产物资采购目录内的物资,各农场不得私自采购,如果以种种理由逃避集中上网采购的,要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要把物资集中上网采购列入企业考核内容。   再从交易成果看。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开市当日成交活跃,有54个农场上网挂单,求购橡胶专用肥、尿素、燃料、氨水和包装袋,求购物资的总数量达5326吨,报价总金额876万元。开市当天共成交各类物资4195吨,采购金额586.5万元,节约采购资金80多万元,其中橡胶专用肥系列产品平均每吨比报价少194元,单此一项就节约采购支出76.6万元。到2004年底,大宗物资采购进行了6个交易日,共完成各类物资采购7062吨,采购金额959万元,其中橡胶专用肥交易活跃,农场挂出的采购单基本上被卖方应单成交,并通过竞卖使农场原报价下调了近80万元。据有关部门预测,一年全垦区所需的生产物资全部集中上网采购,年可节约采购费用4000万元。   从目前运行的一段时间来看,质量与价格是买卖双方关注的焦点。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要求,要认真搞好质量检验,让农场买到合格的物资,假如这一关把不好,集中采购改革就失去了意义。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在一位物资生产商的来信中批示:对已成交的每吨1300多元的橡胶专用肥,要组织人员全程跟踪抽查,严格按照标准检验,防止劣质肥料进入,一旦发现质量问题,要按规定严肃处理。不少农场也自觉按照相关规定,把好物资质量关,严防劣质生产物资进入橡胶园。但是,海南农垦大宗生产物资集中采购项目才刚刚启动,在思想认识上还有待一个提高的过程,在操作中还需要不断的完善。比如如何引进更多的物资供货商,通过充分的竞争,淘汰信誉差、质量劣的厂家。再则,要理性看待价格问题,什么样的价格才算合理,怎样才能实现物美价廉和供需双方双赢,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探索。   改革得到社会认同   海南农垦推出大宗生产物资集中上网采购后,得到了大多数农场的支持,以实际行动支持总局的这一项改革。山荣、黄岭、中建、东太、西庆、乐中、广坝、南茂、乐光、福报、加钗等农场的领导以实际行动支持改革,山荣在开市第一天就挂出采购橡胶专用肥600吨的大挂单;黄岭、中建、乐中农场橡胶专用肥采购量均在300吨以上;西庆农场场长林芳吉表示,他们将保证百分之百上网采购,决不违反总局的规定。目前,该场已在网上一次性采购尿素300吨。东太、加钗两个农场采购尿素均超过了200吨。   改革的影响力也开始显现。在这之前已与海南农垦联手合作实现同一个平台销售橡胶产品的云南、广东垦区,从大宗物资上网采购甫一开始,就引起了他们的关注,目前,两垦区分别前来寻求进一步的合作事宜。而一直以经营蔗糖为主的广西农垦也对此产生了浓厚兴趣,表达要到海南农垦网上公开采购化肥等生产物资的合作意向。随着大宗生产物资集中采购的进一步发展,将会吸引更多的物资供需客户参与网上交易,从公平、公开、公正交易中得到各自的好处。这也正是改革的初衷。       (本报记者 易家凡 通讯员 邢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