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宏观调控应致力于改变投资、消费、出口失衡
  • 时间: 2005-01-06 08:49:3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财经专讯》    点击:
  • 过去25年,中国出口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达到国际市场难以接受的水平。去年在各国的压力下,中国进口了4000亿美元的产品,其中45%来自发展中国家,同比上升16%。今年进入WTO后三年过渡期,进口升幅将会更大,涉及食品、工业原材料(如铝、钢、铜、棉花、橡胶等),发展中国家因此受惠。工业半制成品方面,须从邻近地区大量进口零部件(在中国组装),使韩国、台湾、菲律宾、泰国、印尼等地受惠,暗示中国逐渐成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火车头,影响力追及日本。分析人士认为,由于中国的劳动力价值只有美国的1/10,即使人民币升值100%也于事无补。中国应做的是增加工人工资、提升工人的社会保障,改善劳动条件,从而适当增加出口产品的成本,缓解人民币的升值压力,同时提高民众的生活素质,也有助于解决煤、电、油、运的紧张局面。实施上述举措的意义在于,民众也可分享GDP增长的好处,带动消费,减轻人民币的升值压力。1994年至今,GDP年均以8%的速度上升,工人的工资却未随之提高,以致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即是说,今年调控的一个方向是提升工人工资、保障、福利,让工人分享GDP成长的果实,在投资、消费、出口之间取得平衡,加上投资、出口增长放缓,实现一个平衡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