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国家控制是中国投资领域不稳定的根源
  • 时间: 2005-10-19 09:02:0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从去年下半年持续至今的宏观调控,说到底都是为了解决一个问题,就是控制投资。换句话说,中国的投资领域一直极不稳定。《亚洲时报》近日刊载经济研究分析家马克.A.德韦弗的一篇题为《中国特色的“动物精神”》文章指出,凯恩斯指出,“决定投资额多少的职责不能落入私人之手”。他主张政府在指导资金分配的决策方面要发挥更大作用,理由是这会大大减少投资的变数,并因此帮助消除经济的“盛衰循环”。然而,与凯恩斯所说的相反,在中国,国家对投资的控制不但没有驯服自由市场的“动物精神”,实际上反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历史已经证明,政府的参与可能导致投资的极大波动,正如市场力量造成的波动一样。中国1958年的大跃进就是最好的例证。从1978年以来,中国实行了经济改革,废除了旧的集中计划经济的许多特点,但是投资仍然极不稳定。原因是,资产市场的引进造成了新的投机性混乱,而旧的政策周期也在继续发挥作用。政策放松的时候,地方官员就会鼓励过度投资,这些官员的决定受晋升的机会、税收竞争甚至贿赂的影响。与此同时,经理们能够抽出利润而让国家负担亏损,这使他们愿意去过度冒风险。而到了后来,政府加紧控制时,地方政府的活动和企业的资金都处于中央政府更严格的监督之下,繁荣便转向萧条。地方官员的过度投资欲望背后可能有一百种理由,但是唯一说明的是,在市场经济期间,“决定投资额多少的职责”由中央政府掌控,这造成了一些严重的经济灾难。“决定投资额多少”的这种职责不能留在地方政府官员之手,这一点现在也变得很清楚。用自己口袋里的钱进行投机性投资有时候会因担心亏损而受到限制,而对于能够不受惩罚地滥用国家资金的那些人来说,“最佳投资额”事实上是无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