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中国的资源国有已是“徒有虚名”
  • 时间: 2005-10-24 09:12:0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中国现有资源形成机制的弊端正暴露无遗。在能源领域,名义上为国家所有的煤炭资源,在不少地区实际运营中却难见“国有属性”的影子。以山西省为例,过去,当地煤炭资源税是0.8元/吨,2004年7月起经调整每吨也仅为3.2元,而煤炭的最终用户价是每吨300-700元,换句话说,国家通过煤炭税收拿到手的钱占煤炭销售价格的比例还不到1%。而种种迹象表明,现行煤价机制导致的这种权利和义务严重失衡现象在不少产煤区表现得已十分突出。究其原因:一是实行资源无偿划拨或象征性收费的“双轨制”,使机构或个人能低成本进入煤炭行业,导致非法承包、转包、租赁,甚至私下里炒作煤炭资源现象较普遍。由于煤炭企业只有经营权,责任主体地位不明确,加上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许多矿主很少考虑资源回收率和安全投入。二是根据产量而不是根据储量来收费,导致煤矿开采过程中短期行为普遍、资源浪费严重。三是煤炭企业所缴纳的资源税在煤炭价格构成中比例过小,一般在0.5%到1.5%之间。对于这种“暴富”,民众的不满情绪早已日渐显露。普通群众没有在煤炭中受益,而挖煤造成的生态破坏和水源流失却成为地方公害。据不完全统计,山西每年运煤产生的扬尘达上百万吨,近10亿吨的煤矸石以及大量未经处理而直排的矿井废水中的有害物质污染了土壤和地下水源,导致山西省新生儿缺陷率高居全国首位,且这种至今未有减缓迹象。事实上,不仅于此,在中国的土地、森林资源等方面,也均存在相类似的问题。由于长期以来资源利用并未提出足够的“还债”资金,巨额“亏欠”也只能由各级政府“埋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