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可能在近两年内成为一个通胀因素
- 时间: 2005-10-24 09:17:2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中国的廉价商品一直被认为是许多国家能够保持低水平通货膨胀的重要原因,换句话说,中国一直是一个通缩因素。但是,随着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向中国转移工厂的热潮减退,专家指出,中国很可能在近一两年内成为一个通胀因素。原因有三:第一,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跨国企业最近在问,为什么中国的价格上涨得这么快?他们选择到中国之外去物色成本更低的地方。事实上,成本上升的情况已经存在很久了。只是由于中国下游产能过度扩张,最终产品的价格还是有所控制。然而,下游企业对原材料成本上涨的吸收能力是有限的,中国一直在吸纳不断上涨的原材料价格因素,消费品价格被人为地控制在低位,这种情况可能要结束了。第二,劳动力成本上涨。在过去的三年里,在工人的生活成本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厂家不得不大幅提高工资支付水平(升幅约20-30%),同时,政府还加快步伐提高劳动者福利水平。在中国政府采取政策对劳动者提供更多保护的情况下,中国商品可能依然便宜,但这种趋势不会长久保持;第三、向中国转移工厂的热潮在退却。一些亚洲经济体(比如台湾和日本)早已把他们的下游生产企业和劳动密集型工厂搬迁到中国。欧洲在把产业转移到中国方面迟缓一些,他们还在大规模进入,自2002年以来,中欧贸易年均增幅达33%。但是必须看到,欧洲工厂进入中国的步伐可能已经达到最高峰。技术泡沫的破灭使得电子产业转移到中国,但是快速转移的过程不可能持续多久,今后外国向中国转移生产的步伐可能会大大减缓,因此,保持全球消费品低价位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将逐渐淡化。基于此,“全球制造中心”的中国可能在近期成为一个通胀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