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 时间: 2005-11-15 09:10:0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 易家凡 通讯员 冯清乾 程允声)11月9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东太农场考察时强调指出,发展问题仍然是垦区“十一五”期间的首要问题。发展得快不快、好不好,职工享受到发展的成果多不多,是检验先进性教育成效的具体标准。要发挥资源的优势,可持续发展;要借助外力,加速发展;要调整结构,健康发展;要解放思想,放胆发展。要以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多开创性的工作,努力闯出一条能够实现海南农垦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大灾之后,如何寻求发展的突破口,提高发展的能力和发展的速度,构建和谐农垦,带领职工群众共同致富,在全省率先实现奔小康目标,是张力夫最为关心的问题。他在东太农场调研,听取了该场场长周少波、党委书记陈素兰的工作汇报后,对东太在抗灾自救中所做的工作和所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的肯定。他说,东太的领导班子和各级党组织是坚强有力的,在大灾面前发挥了主心骨作用,在关键时刻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是先进性教育的最直接成果。他要求该场要进一步弘扬抗灾精神,夺取抗灾自救的全面胜利。   张力夫指出,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小康社会,是“十一五”期间发展的核心内容。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农垦构建和谐社会,带领职工共同致富奔小康,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寄予了很大的希望。这就要求我们在“十一五”期间,必须有大的作为,要有大的发展。但是,目前,垦区的一些领导干部存在着发展的思路不清、视野不宽、本领不强、办法不多等问题。如何不辱农垦人的历史使命,特别在大灾之后,如何克服困难,战胜自然灾害,认真思考和寻求发展的新路子,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为此,垦区各级领导干部要尽快理清发展的思路,拓宽发展的门路,创新发展的手段,提高发展的本领,以更加开放的意识、更加宽松的环境、更多开创性的工作,从传统的思维定式中解脱出来,从传统的发展模式中跳跃出来,闯出一条能够实现海南农垦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   张力夫强调,垦区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必须要跳出传统农业,以工业化的方式来发展农业。种植业是垦区的传统产业,但仅靠种植业奔小康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我们首先要借助自身的资源优势求发展。要大力兴办加工业,搞好农产品深加工,延长产业链条,实现产业升级;要积极发展二、三产业,搞好流通和服务业,使之成为承接大批劳动力转移的载体和职工致富奔小康的新途径。其次是要借助外力求发展。要充分发挥资源、组织、人文和环境优势,吸引一些有实力,能够带动垦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企业、大项目进入,以此推动垦区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步伐,实现经济发展质和量的突破。   张力夫指出,国有橡胶和非国有非胶产业要比翼齐飞,共同发展。橡胶是立场兴垦之本,要坚定不移地发展。要注重橡胶产业生产方式的转变,走内涵扩大再生产之路。在橡胶种植上,要进一步引进和推广种植良种良苗,提高管养割水平;在橡胶的加工上,要加快研究和生产新品种,促使产业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在橡胶的贸易上,要发挥电子商务交易中心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业务领域,加速构建国际化交易平台的进程,掌握橡胶销售的主动权。要加快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到东南亚国家租地种植橡胶,发展橡胶加工业,走外延发展之路。   张力夫强调,非胶产业是垦区职工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产业,要把发展以职工自营经济为主的非胶产业,放在构建和谐社会,带领职工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大局上来考虑。非胶产业要成为垦区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巨大推动力。要用工业化的方式来发展非胶产业,形成区域化种植、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加工和市场化销售的新格局。发展非胶产业要实事求是,务求实效,不能搞长官意志。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市场配置资源,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广大职工群众发展非胶产业。要发展职工群众易于接受,产品易于销售,适应本地区的种植业和养殖业,形成区域经济和特色经济。要把发展畜牧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承接劳动力转移、职工致富奔小康的一项战略性的任务来抓。要在垦区建设起若干个能够出口创汇的畜牧养殖基地。在发展非胶产业中,不但党员干部要带头发展,而且还要为职工提供良种良苗、防病治病、技术推广、产品销售等社会化服务。发展非胶产业,不要局限于种养上,要创造条件,在二、三产业上有新的突破。   考察期间,张力夫还就如何搞好先进性教育和防控高致病禽流感讲了话。在谈到如何防控禽流感时,他要求对禽流感的防控不能存在麻痹思想,要增强防范意识,要像防非典一样防止禽流感。防控禽流感是对垦区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党组织的一次新考验,主要领导要负起责任,要立即行动起来。要采取积极措施,制定预警预案,建立报告制度,严控禽流感的传入和蔓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