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央行首推货币掉期化解升值压力
  • 时间: 2005-11-28 09:12:4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11月25日,中国外汇市场上一则传闻引起各方高度关注。传闻说,中国央行将于当天,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以招标的方式完成一笔价值60亿美元的汇率掉期操作,成交价格为1美元兑7.85元人民币。当日下午,央行有关人士表示:央行对此不予置评――这似乎是一个既不肯定也没否定的答案。但是,多家商业银行的外汇交易员言之凿凿:“25日下午,央行已与10家商业银行达成协议,60亿美元的掉期业务全部完成。同时,这些人士还透露,今后央行将‘每两周一次’在市场进行类似交易。”而11月27日,市场再出传言,中国人民银行将在外汇市场与商业银行进行美元与人民币的货币掉期业务操作,期限为一年,计划操作量为50亿美元。该人民币掉期业务,意味着央行将用50亿美元从商业银行手中“换入”约400亿元人民币。而在一年到期以后,央行再按照事先确定的货币掉期价格用人民币从商业银行手中回购50亿美元。据悉,参与这次掉期操作的商业银行约有10家,其中包括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及部分政策性银行。同时,商业银行通过央行货币掉期业务换入的美元不能进行结汇,只能用于投资外汇资产。业内人士认为,央行此举意义在于,一,与商业银行进行货币掉期后,其事先确定好的一年后的货币掉期价格,无疑对一年后的人民币汇率具有较强的指导作用,不仅锁定了商业银行的汇率风险,而且也稳定了市场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二,以往为应对外汇占款,央行往往被动在本币公开市场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回笼前期多投放的基础货币,造成央行票据大量发行,容易引起货币市场利率波动。此次央行用美元与商业银行进行本币货币掉期,可以直接从商业银行手中回笼投放的基础货币,减少大量发行央行票据这一环节,有利于保持货币市场利率的稳定。另外,有了这个工具后,央行可以在外汇市场上通过货币掉期进行数量化操作,大量回笼人民币,减轻了本币公开市场的压力,从而使得本币公开市场的功能更侧重于利率调控,达到提高央行对市场利率的引导能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