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全球化与本土化发展已现失衡
- 时间: 2005-11-04 09:46:1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毫无疑问,全球化使每个国家都进入了一种以市场为主宰的经济大循环之中,抓不住机遇就有可能成为全球化的牺牲品。但中国发展到目前阶段,却必须开始思考一个问题:中国是否为全球化投入了过多的资源,而忽视了本土化的改革和建设?观察中国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可以认为,全球化与本土化失衡的迹象已经出现。这在很多领域都有所体现。在政策上,从中央到地方,国内大量的政策资源都是对外倾斜,向外贸部门集中。比如为吸引外资推出了很多“超国民待遇”政策,在吸引外资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形成了对内资企业的不公。在内部改革和制度建设上,全球化在促进中国内部改革的同时,也在客观上减缓了中国进行内部制度改革的迫切性,使得中国有了“拖延”改革的空间。其结果是,中国改革中的一些难啃的“骨头”被积攒起来,这加大了进一步改革的难度。在经济增长方式上,中国坚持以比较优势参与国际分工,形成了以低价要素参与全球市场的“定式”,这在客观上使得中国必须维持粗放和低廉的生产,才能保持竞争力。这种发展轨道一方面加重了中国的资源与环境压力,一方面使得中国在政策上难以关注内需和国内市场的建设。在文化上,全球化对中国的文化冲击也十分明显。虽然中国从外来文化中有所汲取,但同时却忽略了本身文化的建设与传承。那么,如何保持全球化与本土化的平衡?事实上,对于国家来说,全球化是有主体的,也就是一个国家如何参与全球化。但这里却需把握一个“度”,未来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互动作用。或者说是一种“全球本土化”的发展趋向。而这似乎在暗示,没有本土化的全球化,将因为没有根基而走向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