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周小川“言行不一”的背后存在三大玄机
  • 时间: 2005-11-09 08:58: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7月份和8月份央行票据发行量分别为1100亿元和1400亿元,而9月份的央行票据发行量突然猛增到了2600亿元,10月份虽然在11日才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但在不足20天的时间里总共发行了2900亿元的央行票据。巨量的票据发行,终于使得3月期和1年期央票利率出现了长时间以来的首次回升。但另一方面,周小川日前确表示:中国利率水平目前没有必要作出调整。一面是猛然发力催高银行间利率,另一面是柜台市场不加息的承诺,周小川“言行不一”的背后,到底有何用意呢?分析认为,央行的动作可能出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一,控制资金流出的节奏。美联储加息至4%,与人民币市场收益率差距已经拉大到接近3个百分点。而人民币缓慢的爬行升值,显然让追求高流动性、高收益的热钱,难以忍受过高的机会成本而外流。由于货币市场是热钱栖身的重要场所,因此,随着美联储继续加息,适当推高市场利率,成为中国防止资金流出恶化的必需。二是控制银行年度考核期的放贷冲动。随着内外部各种年度考核期临近,各大银行均对信贷有所放松。无论从控制投资,还是防止间接融资比例继续膨胀,央行在不能提高利率水平的情况下,通过公开市场推高利率,回收流动性,就成为最现实的选择。三是为应对“伯南克效应”提前准备。由于明年1月份上台的伯南克对新兴市场国家的高额储备一直不满,甚至提出过以增发美元的方式解决通缩问题,有金融界人士估计,他会减低美元作为投资工具的吸引力,因此很可能会减息。由于明年中国经济减速已成为既定看法,如果届时中国经济因出口受阻、内需难振、投资不敢继续高涨而下行,银行资金很可能会重新堆积货币市场而将利率极度压低的景象。届时,一旦伯南克真的发动减息潮,大量美元因人民币升值而流入中国的后果,就极有可能将中国推入“流动性陷阱”。因此,目前提高利率,将为日后的货币政策操作,留下适度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