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说明许多改革尚大有余力
- 时间: 2005-12-23 09:23:2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中国的汇率制度改革,是2005年全球经济最激动人心的事件之一。但是严格说,汇率改革并不是从7月21日才开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近两年特别是2005年,相比改革开放以来的任何时期,是中国汇率制度改革市场化措施出台最密集、进程最快的两年,是中国汇率制度有规划、有部署改革的两年。国家统计局局长李德水声称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显示统计数字对GDP的估计偏低。但他同时表示,经济普查和汇率改革没有直接关系,7月21日进行的汇率改革是一个充满智慧的改革,实践证明是成功的,不会朝令夕改,这个政策会长期保持下去,汇率政策不应该经常、随意地变动,这是很慎重的事情。但是,改革迅速并不一定意味着升值迅速。与李德水谈普查数据不会改变经济基本政策同样的,中国还有许多现实国情在阻碍人民币的升值,甚至刺激其贬值。业内人士指出,从中长期看,中国劳动生产率持续高于美国,人民币确实有升值的潜力,但同样从中长期看,处于转轨过程中的中国经济,两万多亿元的社保资金缺口,一万多亿元的银行不良资产,一些地方政府难以测算的巨额债务,对一个迫于各方压力而经验不足的开放经济体而言,体制中历史痼疾的择机解决和进一步主动调整内需主导战略,并不意味着劳动、生产率一定程度的提高肯定会使人民币升值。所以中长期内人民币升值与否将主要取决于市场化改革的力度和对赤字财政政策的态度。起码从目前看,运用一定的外汇储备,适时推出相关的改革措施,包括消化巨额不良资产、解决社会保障体系的欠账、用于各种战略储备和重大设施的建议,都可以主动成为缓解人民币升值压力、一举多得的措施。所以从这个意义上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说明许多改革尚大有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