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层治理产能过剩不能沿用过去的老办法
- 时间: 2005-12-30 09:30:2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对于民间投资推动下的投资热,专家学者看法不一。有人质疑,我们常说民间投资都是理性的,和过去政府主导下的盲目投资有本质的区别,为什么经济仍然会出现过热?也有人主张,既然是民间投资主导,就不该有太多行政力量干预,宏观调控要更多地相信市场的力量,采用更加市场化的手段。分析人士认为,民间投资的理性,当然是说企业自主决策,是要在充分评估风险的前提下决定要不要投资,把钱投到哪个领域中去。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个别企业的理性投资,也可能形成所有企业的非理性投资。问题在于,这种看似盲目的行为,其实也是市场自我纠正的一种方式。在投资中,一些新兴企业因为拥有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好的管理,能够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产品,导致一些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而退出,产业结构因此而得到提升。如果没有产能的相对过剩,产业结构调整可能是一件比较困难的事情。我们过去为了调整结构,发了不知道多少文件,但是收效并不好。但政府也常常因为产能可能过剩而重新拿起行政调控的武器。然而,我们根本就不知道到底多少产能是合理的,后来者是否一定就是那个制造了过剩产能的人。要知道,也许后来者的进入正好可以淘汰已经存在的落后产能,从而促进市场在新的格局下重新归于平衡。如果国家以行政手段强制性关门,那么落后产能可能反而会因此得到保护。并且,因为限制新来者在某个时间段内也会造成人为的供给失衡,这可能给了那些本来应该被淘汰的企业一个生存的机会。因此,政府应对不同内涵的产能过剩作理性的分析和判断;对于所谓治理产能过剩,应该用不同于过去的思路和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