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中国宏观微观经济仍将是一个悖论
- 时间: 2005-12-07 08:35:0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2005年即将落幕,回顾微观经济层面,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企业经营业绩不佳。这与宏观经济形势形成较大反差。令人担忧的是,这一格局至2006年很可能还将持续。目前,中国政府已下定决心,把GDP增长保持在8.5%-9%之间。为达此目标,2006年投资的势头会有一定减弱,但仍会保持在20%-25%左右。其原因有二:一方面,过去两三年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大型基建和房地产上,投资刚性比较大,周期比较长,不是说下来就能下来的。另一方面,投资资金来源正越来越多元化,这也是政府宏观调控一年半时间,效果仍不明显的根源之一。但从企业赢利看,当前却有几大隐忧:首先,2005年的大赢家资源业,尤其是油企,在2006年可能难有非常表现。一来油价已从高位开始调整,二来政府已在认真考虑征收“暴利税”。其次,政府会在2006年做出很多政策性调价,水、煤、气、废水处理及城市公共交通的价格将会呈现明显的上涨态势。这些价格的全面上调,对已经被高企的原料价格压得透不过气的加工业而言无异于“伤口撒盐”,且服务性行业也不能避免利润率的压力。此外,周期性行业特别是建材行业可能会发生全面萧条的情况。如钢铁业的寒冷是每个参与者都能感受到的。不过,最坏的情况可能还在后面。据悉,宝钢可能在即将公布的2006年一季度价格指引中再次下调其价格;而2006年,铁矿石涨价的可能性极大。此双重压力下,加之上面提及的运营成本上升,企业的经营困境可想而知。日前,中钢协反驳钢铁过剩论,称此结论夸大了供给与需求的矛盾。这是否预示着处于对未来局势的担忧,相关机构已开始做相应的策略调整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