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已成为本轮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受损方
- 时间: 2005-12-08 09:28:3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今年以来,国际开发商和投资商利用“中国需求”拉动论,在价格上大做文章,但由于缺乏国际贸易定价主导权,中国只得高价买进必需的原材料。而截至目前的各种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本轮国际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受损方。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博士称,石油价格每桶上涨10美元,将影响中国GDP增长率0.5%,工业增长率可能下降1%;而高油价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将超过其对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水平的影响。由此可见,在高油价的国际环境下,中国在石油进口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这也可从上半年公布的相关数据中略见一二: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口原油总金额为216.7亿美元,同比增长42.9%。进口成品油从去年上半年增长34.1%,转变为今年上半年下降20.9%。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油价的一路飙升,并未给美国消费者带来太大负面影响,但在中国几乎成为了企业与消费者心头难以承受之重。中国政府今年以来先后4次上调成品油价格,但仍未能抵消原油价格上涨的幅度,不论加工国产原油还是进口原油,生产成本与出厂价都形成了明显的倒挂,企业经营困难加剧,造成原油加工及石油制品行业业绩大幅度下降,市场对高油价的承受能力越来越弱。有专家指出,长远来看,世界经济的增长必然会为油价付出更多成本,而新兴经济体付出的代价将会更大。从这个角度讲,抓住时机利用“中国需求”拉动因素,抢夺国际贸易定价主导权,已成中国在国际贸易上实现多赢的必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