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橡胶长期承包要总结经验不断完善
  • 时间: 2005-03-17 08:48:5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记者易家凡 特约记者高亚强)3月4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红华农场考察时强调指出,要总结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改革的经验教训,不断完善各种管理办法,进一步提高职工对资产的关切度和管理的积极性,为组建橡胶股份公司和夺取今年橡胶生产丰收提供制度保证。    2004年,红华农场积极稳妥地推进橡胶长期承包改革,调动了胶工的生产积极性,实现了干胶增产、企业增效、职工增收三大目标。去年,该场干胶产量首次突破5000吨大关,实现利润900万元,胶工收入增幅95%。今年,得到实惠的胶工橡胶生产管理的积极性更是高涨,职工自觉投入到橡胶“两病”防治、抗旱保胶和胶园管理中去。目前,全场已基本完成橡胶冬春管理,75%的橡胶树已进入到淡绿期,预计全场将比去年提前10天开割。    张力夫指出,红华橡胶生产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好的成效,胶工管理橡胶生产的积极性之所以这么高,原因就在于该场扎实有效地推行了橡胶长期承包改革。他要求红华要继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张力夫说,经过一年来的实践表明,橡胶长期承包改革促进了垦区生产力的极大释放,促进了胶工生产积极性和橡胶管理水平的极大提高,促使了职工收入的大幅度增长。橡胶长期承包改革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得到了职工的拥护,实现了橡胶管理水平、橡胶产量、企业经营效益和职工收入四个提高的目标。    张力夫指出,任何一项制度的设置,如果与个人的利益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充分调动生产者的积极性,促使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橡胶长期承包改革之所以能够取得实效,能够得到胶工们的拥护,原因就在于改革与胶工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改革促使了橡胶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胶工从过去的纯劳动者,转变成了生产经营者,他们对资产的关切度大大提高,其生产技能、管理潜力得到了空前的释放。正是由于改革紧紧抓住了利益这个“牛鼻子”,抓住了职工最为关心的问题,才使改革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张力夫强调,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改革,对垦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是综合性的,也是深远的。此项改革使垦区上下经历了一场改革的洗礼,思想上经历了一场大的解放,利益上经历了一次大的调整,各种管理模式、生产关系、行为方式等都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而发生着新的变化。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总结在改革中出现的新经验,善于发现在改革中出现的新情况,善于解决在改革中出现的新问题。只有不断地总结新经验,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才能使橡胶长期承包这项垦区的基础性改革,在实践中不断得到完善,才能使科学的制度设置,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促进垦区橡胶生产的持续稳步发展。    张力夫指出,当前是垦区橡胶股份公司组建的关键时期,也是橡胶“两病”防治,为全年橡胶生产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各单位一定要加强领导,提高认识,紧紧抓好这两项工作。橡胶股份制改革,是垦区发展的需要,各单位一定要加强宣传工作,将组建橡胶股份公司与橡胶开割胶园职工家庭长期承包经营的关系向职工讲清楚说明白,使职工理解改革,支持改革,为橡胶股份公司组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稳定的社会环境。绝不允许因职工对组建橡胶股份公司的做法不理解,意义不明白,产生消极怠工和不稳定的现象,影响整个垦区的橡胶生产。    张力夫还对红华农场场长陈列英所作的《胶工三字经》给予高度评价,称其是对橡胶管理科学要义的升华,并要求该场要把《胶工三字经》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部分,在职工中广为传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