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发展模式”在劳动力优势丧失中迷失方向
- 时间: 2005-04-21 08:45:56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对世界而言,中国在制造业赢得的声誉就是拥有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但此一时彼一时,眼下的中国沿海地区已出现了劳动力严重短缺的现象,外企管理者称,那些有技能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已经开始“趁火打劫”。有分析人士称,对全世界消费者而言,中国劳动力费用的提高将会发出这样一个信号,那就是消费便宜货的时代已到此结束。此情此景,不少外企已被迫开始琢磨着自己的退路。《国际先驱讨论报》今日发自中国广东的长篇报道称,以人口大国而著称的中国,其廉价而充足的劳动力是当初吸引外企投资的一个主要原因,但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上“有效”劳动力的减少,已让不少外资企业无法再按当初的标准招到“合适”的工人。所以,那些已将劳动力密集型的生产线“安家”到中国的外资企业,面前只有三条路:要么按照目前的标准来满足就业者“水涨船高”的需求;要么把生产线转移到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国家;要么把生产线移至大陆内地,成本巨大。分析人士指出,不断上涨的人工费用,正在威胁着中国的独特“发展模式”,一直以来在沿海地区的出口区和经济开发区取得的成功。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业人力成本的上升也是最自然不过的事。问题是中国在劳动力优势逐渐丧失后,多年来充当“加工工厂”学到了些什么,能“转型”到哪个方向去,来应对其他具有更低人力国家的竞争和冲击呢?这是摆在中国独特“发展模式”面前的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