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制度先行纲举目张 执行有力持续发展
  • 时间: 2005-04-28 09:06:1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编者按:自2003年6月本报推出《当好当家人》专栏以来,得到了各级领导、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得到了总局党委和广大读者的好评和肯定。到本期为止,本专栏已先后记述了47位垦区党政主要领导如何当好家、理好财的主要做法和经验。今天,本报推出最后一期,本专栏就宣告结束。经过总局党委批准,本报将刊登过的文章收集成册,取名《当好当家人》,将于近期公开出版发行。《当好当家人》的出版发行,为当前垦区正在开展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提供了一份辅助材料,也为海南农垦企业文化建设增加了一份内容。为此,敬请广大读者垂注。      从制度上着手,通过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把企业管理引入了管理制度化的轨道,推动橡胶产业与企业经济步上了持续性发展和连续性盈利的道路,他就是被广大干部职工誉为“治企兴业好当家”的山荣农场党委书记、场长谢晋富。   谢晋富1995年被农垦总局任命为山荣农场党委书记,1996年后党政一肩挑。在此期间,该场的橡胶生产从1994年的 1839吨增长到2004年的3090吨;国内生产总值从1905万元增加到4576万元;年创利润从86万元提高到了780万元,使该场实现了连续14年盈利的好业绩;职工年劳均收入从4264元提高到了11380元(含自营经济收入)。由此,该场多次被省农垦总局授予优秀企业和良好企业称号,农场党委多次被海南省和农垦总局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谢晋富也曾获得海南省和省农垦总局优秀党务工作者等多项荣誉。    10年前,谢晋富开始主政山荣,就拟定了发展思路:咬定橡胶产业,通过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动力;立足企业主体,通过创新机制增强经营活力;针对生产经营,通过健全制度完善管理增强盈利能力。   谢晋富制定管理制度,着眼改革发展方向,紧扣农场经营实际,做到有的放矢。坚持从民主到集中的工作原则,践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他把制度制定的全过程,分为“掌握材料、拟订草案、民主酝酿、征求意见、会议通过和修改完善”等六大程序。他把制度的全面性、科学性和合理性,视为实现各项工作管理制度化,增强制度化管理效果的关键所在,作为衡量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完善的重要标准。   身为党政一肩挑的谢晋富,在工作十分繁忙的情况下,却从没有忽视调研工作和民主决策的程序。他深知,调研工作是了解情况的渠道,实际情况是制定制度的依据,民主决策是汇集智慧和维护权益的体现。为了提高制度建设的“三性”,谢晋富经常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期间深入基层,同职工交谈了解情况。谢晋富在深入基层中善于发现新问题,在接触职工中善于了解职工的意见,并将掌握的情况作为健全与完善管理制度的依据。该场制定和推行的59项管理制度,都是经过六大程序颁布实施的。这一系列管理制度既体现了职工的愿望,代表了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而且涵盖“体制与机制改革、领导体制与人事制度、生产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制度和社区管理制度”等五大方面,同时具有举措新、内容实、条款规范和可操作性强的优势,成了推进企业改革、强化经营管理、规范职工行为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谢晋富治企从建章立制着手,执行制度也是率先垂范。他认为,农场制定的每一项管理制度,就是农场每一个职工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作为管理制度制定者的领导干部,更要带头执行和遵守制度。10年来,谢晋富在处理企业事务中不搞个人说了算,处处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集体领导的工作制度,正确处理班子统一领导和成员分工负责的工作关系,做到权力不独揽,决策不独断,工作不专横,用实际行动践行领导工作制度,开创出了团结协调、舒适和谐的工作局面,营造出了成员具体负责、各自独挡一面的领导工作格局,切实增强了领导班子工作协调能力和生产指挥能力。谢晋富严格执行场务公开制度,对生产经营重大决策、大宗生产物资采购供应、财务预结算情况、基建工程项目、干部人事任免等11项主要内容及时进行公开。严格执行“十公开、四上墙”的队务公开制度。通过执行场务公开、队务公开制度,让职工清楚农场的家底,了解农场的经营情况,引导职工参政议政和履行民主监督权利,依靠全体职工共同治理企业,利用管理制度规范企业管理。    谢晋富还处处严于律己,凡是要求大家遵守或不得违反的制度和纪律,他带头做到。他管好自己的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不允许搞特权。尤其是在财务开支上,虽然是“一支笔”,但他从来不乱开口子,始终按计划批条子,严格执行计划外开支和5000元以上款项集体讨论决定的制度。谢晋富身体力行执行制度为班子成员做出了榜样,遵守制度、按规定行事成了领导班子的自觉行动。   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完善,为企业管理制度化创造了条件,有效增强了管理制度的执行力和渗透力,取得了规范管理促进生产发展的成效。橡胶是山荣的主业,紧扣橡胶产业推行的15项管理制度,推动了橡胶产业做大做强。如“农场+职工”的股份制发展橡胶经营模式的实施,有效地调动了职工投资种植橡胶的积极性,打破了过去农场单一投资的格局,在5年时间内由职工投资450万元,农场和职工共同投资1500万元开荒种植橡胶近万亩,使农场橡胶生产规模扩大到了5万亩,实现了人均拥有橡胶10亩的目标。   橡胶中小苗职工承包管理办法的推行,改变了中小苗增粗缓慢和抚管岗位收入低的状况。在最近5年中,全场橡胶幼树年平均株增粗达6.3厘米,有1/3的胶园可实现提前投产。三十队6个中小苗岗位共计232亩,在去年8月的总结算中,年均株增粗8厘米左右,提前投产一年以上,每个岗位年均收入8065.5元,比承包前翻一番。   橡胶开割树职工长期承包经营机制的创新,更有效地增强了职工对经营效果乃至资产的关切程度。广大职工能够把承包胶园当作自己的一份产业进行精心经营,通过增施肥料增强胶树产胶能力,通过割胶技术精益求精夺取增产增收。如二十七队17名胶工去年的割胶技术一二级率就达到100%。胶园管理水平和割胶技术水平的双提高,使农场2004年的橡胶生产突破了3000吨大关,创出了3090吨的历史新高,经营利润和职工收入出现了大幅度的增长。    10年的呕心沥血,谢晋富把一个企业的管理引上了制度化的正轨,使一个农场的橡胶产业实现了持续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