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部分轮胎产品产能过剩
- 时间: 2005-04-05 08:56:28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现代橡胶网 点击:
- 据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理事长鞠洪振3月16日在北京透露,鉴于60、65、75等几种型号的系列轿车子午胎、有内胎全钢子午胎产能过剩、市场饱和,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将向国家有关部门建义,对这几种产品,一是不能再上新项目,二是不能再扩大产能。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统计,全国轮胎产量2004年达到2.39亿条,比上年增长了8.7%;总销售收入达793.5亿元,增长37.6%。由于在全国统计规定中。轮胎统计含有部分摩托车轮胎,剔除后,初步测算2004年汽车轮胎总产量实际为2亿条左右。
鞠洪振分析说,2004年,轮胎行业在品牌效应的拉动下,生产经营表现为四大特点:
一是生产集中度相对提高。上海轮胎、三角集团等国内十大名牌企业生产轮胎5187万条,米其林等九大合资企业生产轮胎6039万条,19家合计轮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一半以上。
二是出口大幅度上升。全行业出口轮胎总量为6875万能条,同比增长50.6%。而中国十大名牌加入9家合资企业出口4925万条,占总出口量71.6%。
三是名牌产品的企业经济效益好于一般产品企业。所中国橡胶工业协会不完全统计,中国十大名牌轮胎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为29.2亿元,三资轮胎会员企业实现利税总额为17.7亿元,两者之和占46家会员企业的93%,占全行业的67.5%。
四是以产品更新、升级换代为代表的技术进步速度明显加快。十大中国名牌全钢子午线轮胎总产量占全行业的70%,9家三资企业半钢子午胎占46.6%。随着子午胎的快速发展,中国轮胎的出口不再以斜交胎老产品为主。
鞠洪振以为,就目前的情况看,中国轮胎工业既不再处于计划经济时的短缺时期,也不再处于解决子午胎有无的幼稚期,而开始进入理性发展阶段。轮胎工业能否可持续发展,关键是要和国内外两大市场相结合。基于这一目标,轮胎业应达成一个重要共识,就是要理性投资,不能再高一哄而上。对于无内胎子午胎等,也主要靠技术改造、结构调整来发展,不宜再建新厂、铺新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