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机制
- 时间: 2005-04-07 08:42:5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记者易家凡 特约记者高亚强)3月30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红华农场二十一队征求党员先进性教育意见时强调指出,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增强党员先进性教育的针对性,找准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通过建立起批评与自我批评的良好机制,净化党员干部的思想灵魂,提高垦区干部队伍的自身素质、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
张力夫说,目前,垦区党员先进性教育已转入分析评议阶段,征求意见,查找问题,是此阶段的一项重要内容。只有把问题找准并加以解决,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所以,今天把大家召集起来开个座谈会,其目的就是要真心实意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帮助他个人以及总局党委、总局领导班子找准存在的突出问题。他希望大家要畅所欲言,说真话,讲实话,把真实的想法和感受说出来。
张力夫的一席话,打消了职工们的思想顾虑,大家纷纷发言。张力夫一边认真地听着,一边细心地记着,并不时对职工提出的问题给予解答。会场气氛热烈。
张力夫指出,能否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是党员先进性教育分析评议阶段能否取得实效的重要保证。如何建立起良好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机制,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一项重大的课题。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我们党不断认识自身不足,改正错误和缺点,改进工作,净化思想灵魂的一种有效方式,是为了增进党内团结和友谊,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有效手段。开展好批评与自我批评,首先就要正确认识自己,正确认识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正确对待组织。其次是要结合党章规定的党员的8条义务、8条权利和对党员领导干部的6条基本要求,进行对照检查,实行面对面的教育,增强教育的针对性。
张力夫在解答职工提出的垦区年老胶工转岗就业门路不多,就业压力大等问题时指出,随着垦区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力的转移是必然趋势。解决职工就业,特别是解决年老胶工的转岗再就业,成为了垦区劳动力结构性调整比较突出的问题,总局党委一直关注并正在着手解决这一问题。他说,各单位要面对实际,因地制宜,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要开动脑筋,多想办法,开辟新的就业门路。他指出,发展特色农业,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是承接垦区劳动力转移的有效载体。除开目前已初具规模的职工种植业以外,发展畜牧业就是一个好门路。他说,海南农垦有362万亩橡胶园,发展林下养鸡,既能解决职工就业,增加职工收入,又能解决橡胶和水果生产所需的肥料,是一举多得之事。
针对职工提出的垦区存在着人才流失、人才缺乏和人才培养引进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张力夫指出,垦区目前确实存在着人才流失和人才缺乏问题,人才缺乏已成为了制约垦区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之一。他指出,人才的流动是一种趋势,人才对事业有追求,需要有展示才华的舞台。垦区要留住现有人才,引进急需人才,就必须要有留住和引进人才的载体。一是要通过项目引进人才;二是要通过科研项目,引进人才;三是要通过环境待遇留住人才。特别是项目和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引进人才的重要载体。一个好的项目,就能引进优秀的人才,就能产生良好的效益。如海南农垦电子商务交易中心就是一个很好的项目,引进了不少优秀的人才,不仅从制度上解决了垦区橡胶流通体制中存在的诸多弊端,而且在短时期内就发展成为了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成为了海南农垦改革创新的标志之一。
张力夫指出,要正确看待人才,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人才观念不能狭隘,人才就在群众之中。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在不同的工作岗位,只要是有创造性,工作效益高,成绩最优异的,就是人才。如在割胶岗位上,割胶技术好,产胶能力强的,就是人才。要制定有利于人才成长的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营造尊重人才、使用人才的良好氛围,建立起一支有利于农垦事业发展,能够发挥作用的人才队伍。
座谈会上,张力夫还针对职工提出的住房难、饮水难等问题,一一作了解答。总局党委组织部的领导,红华农场的主要领导以及该场的部分基层干部职工参加了座谈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