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深化改革是农垦加快发展的动力
  • 时间: 2005-05-09 08:55:05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我今天是第一次到农垦总局来,借这个机会和大家见个面,交换一些意见,感到很高兴。我代表省委、省政府向全省广大农垦干部职工表示亲切慰问,对农垦系统去年取得的成绩表示热烈的祝贺!   农垦改革和发展关系到海南省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也关系到农垦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去年,啸风书记在农垦改革动员会上作了让海南农垦在创新中阔步前进的报告,为农垦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四届五次全会和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对加快农垦改革和发展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今年3月23日,啸风书记专门听取了省委农垦改革工作小组关于农垦改革的汇报,作了重要指示。希望农垦总局党委和行政领导班子带领广大职工认真贯彻省委的这些指示。吴亚荣同志的报告,对农垦系统工作作了全面部署,希望各单位按照总局的安排做好今年的各项工作。下面,我讲两个问题。   一、关于海南经济社会发展形势   省委、省政府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有个重要判断,就是经过建省17年的发展,海南经济社会已进入了一个健康稳定较快发展新时期。我觉得省委、省政府对海南发展形势判断有着很深刻的含意,有几个基本的特征。首先是省委、省政府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思路清晰、稳定。对海南省情的判断,目前还是一个是欠发达地区。从区位上讲,我们地处中国最发达的东部,但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基础大体上相当于西部,或者说略好一点点。基于海南的省情,省委、省政府提出了打造“三大特色”,在产业发展方向上讲建设“一省两地”。这对海南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非常好的把握方向的作用、推动作用。我们讲打造“三个特色”,就是打造环境、产业、体制特色。环境问题是海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问题,也是中央和全国人民,甚至世界很多人很关心的问题。我们不管发展什么,都要把保护环境、建设生态省放在首要位置上。海南是中国最大的经济特区。建省初期,中央给了我们非常优惠的政策,但由于种种原因,我省的体制特色并不明显,或者说在体制改革方面和全国相当多地区相比,处于落后状况。基于这样状况,省委、省政府提出我们不和一些大省、经济强省比GDP,而是要抓住自己的特色,保护好海南的环境。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首先强调质量和结构,我看这是很对的。关于产业政策,我们讲“一省两地”,即建设新兴工业省、热带高效农业基地和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定位很准,得到了全省干部和人民群众的认可。海南要不要发展工业,在过去一些年,不但在省内,而且在省外应该说有很多争论。正是由于争论,延误了海南工业发展。现在我们形成了新兴工业发展的思路,在“不污染环境,不破坏资源,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前提下发展新兴工业,而且工业极有后劲,这就统一了全省思想,加快了全省工业发展。这是我讲的第一个特征,这很重要。一个地区、一个部门、一个单位的发展,如果在发展思路上不清晰,不稳定,换一届领导班子一个样,争论不休,很难真正实现健康发展。   我讲第二个特征。这两年全省GDP增长10.5%、10.4%,在全国来讲不算高,在海南两位数增长就比较稳定。更重要的是,在这个发展过程中,速度、结构和效益调整得更加合理,这个非常难能可贵。这两年GDP增长10%多一点点,但我们财政收入以20%速度增长,今年一季度由于农业干旱,农业产值受很大影响,我们GDP增长不到10%,但我们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9.8%,是历史上没有的。财政收入是硬的,代表效益的,财政收入是装到口袋的钱。我不太看重GDP,和财政收入相比,我觉得财政收入更重要。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第二产业比重明显上升。   第三个重要特征。我们已初步形成了一批和正在建设一批能够长期支持海南发展的重要的产业。大项目带动海南经济发展,今年一季度好戏连台。我们说好戏才刚刚开场,好戏还在后头。海南经济社会发展为农垦更快发展奠定了基础。第四个重要特征是在经济发展同时,社会事业发展明显在加速。生态省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是很严格的,教育、医疗、公共事业的发展都明显提速,这个我就不详细讲了。第五个重要特征是对内对外开放呈现新气象,投资热潮正在形成。 我们这届政府到2008年初换届。到2007年全省GDP可望超过1000亿,地方一般财政收入超过100亿,这是什么概念呢?比2002年接近翻一番。到今年底,我省可以全面地完成“十五”计划的主要指标,整个发展形势应该说非常好。“十一五”期间,从明年开始五年,可能是海南提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海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海南加速发展的重大机遇已经到来。抓住这个机遇,加快海南发展,是省委、省政府也是全省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在“十一五”期间,我省将建设一大批项目。我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讲了推进十项工程建设。“十一五”期间海南将形成一批年产值超过100亿、200亿的产业,另外一些特大型项目在海南的建设,可能会对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极大的带动作用。昨天我们与中海油签约了LNG等三个项目,七八十个亿的投资。金光再上160万吨造纸,投资160个亿,正在报批。另外,中国新的航天发射中心已经基本完成论证,将来中国的宇宙飞船要到海南来发射。这是个投资很大、科技含量很高、带动性很强的、国家级的特别重大项目。我3月份去拜访了铁道部刘志军部长。商量一是改造海南西线铁路,从石碌到三亚;二是建设东线观光城市铁路。按我们想法是“十一五”期间作研究,现在铁道部很积极。明年就勘察设计,三年内可能建成,总投资70―100个亿。我举这两三个例子是说明,“十一五”期间,只要我们抓住重大发展机遇,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就会有一个速度比较快、质量比较好的发展,改变海南经济社会落后面貌的时机正在到来。原来,我和汪书记曾说过,再过十年八年让其他省份对海南刮目相看。当时说这个话时,心里不很踏实,现在说这个话,心里很踏实。要走出一条又快又好的发展道路,经济发展要快,人民生活要富裕,环境保护要好。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一定会把海南建设得更好。   二、关于农垦系统改革问题   农垦应有一个清晰的定位。农垦是个什么样的单位呢?我说是国有大型农业企业。首先是国有,块大,一百万人,是国有企业,生产的产品是农业品,是农业企业。农垦总局具备大型国有企业的基本特征,也具有农业企业特征。大型国有企业是什么特征呢?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成立的,主要建设资金是国家拨款,职工工资是企业发的,有医院、学校、公安局,企业办社会是一个共同的特点。再就是带有某种意义上的垄断,还有政企不分,机构庞大。农垦总局书记、局长既是官员,又是企业领导,这是基本特征。还有一个特点,大型国有企业效率和效益相对低下,是前面几个特征决定的。国家给钱搞建设,企业办社会,发工资,政企不分,机构庞大,因此效率和效益必然是不高的。农垦又有农业企业的一些特征。第一,主要生产资料是土地。第二,主要产品是农产品,橡胶、水果等。第三,与工业企业相比全员劳动生产率较低,是产业特征形成的。工业企业生产率相对高。农业的特点,职工多,对职工的素质要求相对比较低。例如割胶,虽技术性也很强,但不一定要大学毕业生。种水果,技术性也很强,你们招工时也不招大学毕业生,因为你养不起。和工业企业相比,整体效益相对低是产业结构形成的。即使把农垦与海南的一般水平作比较,整体效益也不能说高。农垦总人数约100万,占全省人数约1/8,农垦土地1282万亩,海南耕地面积5088万亩,占海南耕地面积约1/4。农垦产值去年57亿,破历史纪录,占全省GDP7.2%,占全省农业14.3%。我列这组数字,我再申明绝对不是否定农垦成绩,只是想说农垦发展优势还没充分发挥出来,潜力还很大。怎么办?我觉得深化改革是农垦加快发展的根本动力,这是我想引出的话题。农垦100万人是海南重要的、不可分的组成部分。农垦职工也很关心海南的发展。海南的发展与农垦职工,无论现在将来关系都很大。我列数字是希望农垦发挥更大优势,把发展潜力发挥出来,加快发展。深化改革是农垦加快发展的动力,这在全国可看出来。回想一下20年前中国情形。中国为什么发展到现在这个样子?1976年打倒“四人帮”时,年纪大点的人都记得,当时多少人吃不饱饭。仅仅20多年,中国现在发展成了全世界瞩目的,连美国、日本、欧洲都刮目相看的,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我们的生活条件变化如此之大,从当年买盒火柴都要票,到现在物质丰富到这种程度,靠的是什么?靠改革。   我们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领导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根本的、大规模的体制改革。农村包产到户,当年批判的不得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搞联产承包责任制,是革命性的变化。国企改革、股份制,连中国最大的企业,电子行业、石油行业、军工行业也上市了。上市是什么?就是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变成社会资产。我们几大石油公司在国外上市,就是把一部分国有资产卖给国外的投资者,用他们的资金搞再发展。所以我说改革是根本动力。中国要发展是如此,农垦要发展也如此。我赞成你们搞产业化、股份化、集团化的模式。十六大提出股份制要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这可看出中央的决心。集团化和产业化是相关联的。我建议在推进“三化”的同时,要形成全面配套的改革措施。任何一项改革措施的出台,都必须瞻前顾后,环顾四周,有一个系统的配套措施。比如说橡胶集团的成立,对农垦来说是个重大的改革措施,如果往前走你没有成套的配套措施的话,我相信很多人会说你把赚钱的都集团化了,那剩下的谁来养?搞的不好,后院起火,影响前面发展。   要允许局党委、局领导班子在重大问题上有突破。比如说成立橡胶集团,如果你第一步迈不出去,如果这一步不走,你就永远走不了。你想全国的改革不也这样吗?邓小平当年支持安徽搞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然后由农村改革推向城市改革。农垦改革选择橡胶集团作为突破口,我感觉是对的,但是,一定要系统地、全面地部署下一步的改革问题。要考虑逐步地、有计划的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这是你早晚必须要走的。海南农垦系统和地方政府在办社会问题上这种犬牙交错的局面需要逐步地加以解决,比如说学校、医院、公安系统重复建设多花了不少钱,质量也提不高,这是历史造成的。但拖的时间越长代价越大。比如说小城镇、医院的规划,学校的整合,海南省正在做这些工作。如果你不趁这个机会把这个事情融进来,将来再整合,又花钱、又费劲。   要真正深化改革,最重要的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真正认识到农垦改革的紧迫性、重要性,要有责任感,要有危机感,真正与时俱进。改革既要智慧,也要勇气,还要有牺牲精神。改革必然要触动一部分同志的利益,对绝大多数人是有利的,对少数人不见得,特别是素质差,不想干活的人,真是没有办法。你触动他的利益,他要骂你,他还要告你。   改革是要承担风险承担责任的。我们党对干部是非常好的,只要主要的基本的成功了,就应给予充分地肯定,充分地支持。所以我希望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真正解放思想,勇于改革,要经过几年的努力,使农垦的发展潜力能发挥出来,能发展得更快,效益更好,使农垦百万职工收入更高,更富裕,我相信一定能做得到。   我希望农垦系统能成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发展的龙头,农垦系统的干部职工也应该有这个志气。关键是总局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有改革和创新的精神。我希望农垦配合省里的“十一五”发展规划,把农垦的规划搞出来。未来五年经济发展达到什么样目标?改革达到什么样目标?总体上怎么分步执行?这要清晰,大家也有个方向。我觉得农垦系统和海南省其他单位,特别是和海南农业比较,有很多有利的条件。首先是人员素质比较高,如果将来体制上能够有个融合的话,我们农垦可以出很多优秀的干部,职工整的素质要比海南农民高得多,干部的水平比农村干部也高得多。海南处级以上干部大概二千多,农垦副处以上干部也有一千多。另外,生产水平整体也比较高。和海南农业比,你产业水平、组织化程度要比现在海南的农业高得多。把农民千家万户组织起来太难了。农垦现在是一个系统,组织化程度高,可利用资源总体上也比较多,比较好。我认为海南农垦有条件也有能力经过几年发展,为海南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有条件有能力成为海南农业发展的龙头。坦率地讲,现在农垦产值57亿太少了,当然,我不是否定你们的成绩。进步很大,潜力很大,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根子就在于改革。改革的基本思路应该把国有大型企业和农业企业的政策结合好,这就很有优势,既有国有企业的政策,又有“三农”的政策优势,把两个政策结合好、利用好,我估计有可能会腾飞。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政策、基本方针应该适合农垦的情况。包括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干部长期采用任命制、终身制没有活力。   国企改革兼顾公平是要提的,但首先是要真正实行效率优先。分配制度上适当拉开差距。在国企、在任何一个企业你不体现效率优先,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与不干一个样,有个顺口溜说“有人干,有人看,看的给干的提意见”,那谁干?没有人干!没人干就没效益,分钱用啥分呢?道理非常简单。用工制度、分配制度、干部制度这企业内部三项制度很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仍是国企改革。主辅分离、分离企业办社会,这些制度改革应是适用农垦的,同时我觉得“三农”政策也是适用农垦的。比如取消农业特产税,农垦是最大的受益者,省政府每年少了将近两亿多,农垦有效益了。比如说联产承包责任制,这在石油公司是肯定没有的,在农垦可以有。有大型国企改革的基本思路、基本政策、基本方法加上“三农”的政策,农垦改革就有优势。当然改革也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农垦作为中央直管的大型国有企业有些钱是财政部给的,有些事是农业部管的,但干部又在省里管,好多事省里也得管,所以中央和地方关系要处理好。我可以表个态,省委、省政府对农垦改革会一如既往地给予更多的支持,包括刚才提到的一些基础设施、小城镇建设。我们省应该把农垦中小学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建设,纳入全省的统一规划,给予足够的支持。同时,也要处理好和地方的关系。你们农场都是处级单位,但再大的企业也要受地方政府的管理,这一条要讲清楚,我是很有体会的。中海油是国务院下属的副部级单位,但是在北京时,街道办事处老太太找我们,给我布置任务,街道绿化,门前三包,我得接受领导。农垦是国有大型企业,但要处好与地方的关系,该报批的要报批,该协调由市县帮你协调,该支持得支持。   海南今后几年的发展,可能为农垦的发展带来重大机遇。我也希望农垦抓住这个机遇,自身改革能步子更快一点,胆子更大一点,措施更得力一点。关键是干部,关键是思路,关键是要有推动力。省委、省政府应把最优秀的干部充实到农垦总局的班子里来,也希望农垦总局把那些人品好、有思路、能干活、真抓实干的干部、敢于改革的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干部当中,放到主要领导岗位上去。发展关键是要有好的思路,真抓实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