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高增长下的中国经济生存环境愈发艰难
  • 时间: 2005-06-01 09:01:2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如果从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和随后的农村“包产到户”改革算起,中国经济的持续高增长至今已经持续了27年的历史,并且对于未来的走势,诸多人持乐观态度,即便有意对抗的美、日等国,也不得不思量应对之策。果真经济高速增长了,“奇迹”之后会是什么呢?近日,在中国大力鼓吹私有化的改革家曹思源,到推行社会福利主义的北欧国家瑞典演讲,遭到了当地及拉美移民的强烈质疑。众所周知,著名的“瑞典模式”是一种从摇篮到坟墓都由国家包下来的社会制度,但正因其奠基于高税收之上,近年来,已有不少资本家和有钱人逃跑了。于是,政府不得不调整政策转向,探讨诸如开办私立医院等。为此,有瑞典人质问曹:“如果小国私有化了,那么教育、医院只为有钱人服务,你觉得这道德吗”?“中国经济改革的趋势是私有化,那么您认为这是社会主义制度下经济改革,还是改变成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呢”?其实,无论从中国的历史经验,还是高层的战略决策看,均可以感受到“私有化”在整个经济进程中发挥的作用,但由此伴随了负面效应:贫富差距日渐拉大,随着经济的加速,这一趋势可能愈加明显,而这正是“奇迹”之后所要面对的问题之一。在外部,中国的贸易总量急速增长,但贸易摩擦在加剧;要求更大程度开放市场,甚至直接要求“人民币升值”的声音渐高;对内,金融改革在推进,但系统风险潜伏。可以说,中国经济的生存环境越来越严峻:发展与目标间不协调的可能性,要求政府必须加快改革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