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失衡促使沪胶继续牛途(一)
- 时间: 2005-07-12 09:02:1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轮胎网 点击:
- 自4月中下旬至今,受制于国际国内天胶产区遭遇严重干旱灾害性气候影响,而用胶需求消费依然强劲切又及旺盛,导致国内外天胶供应出现严重短缺、库存量显著下降,天胶供需关系正由供过于求过渡至供需平衡,继而转变为供不应求,受制于国际国内产区胶市现货胶价、国际销区东京胶市全面上涨利多因素积极推动,上海天然胶期货市场运行于牛市之中,期价不断创下新高,量仓规模较小尚不足以阻碍牛市继续运行。对此笔者分析认为,沪胶后市涨势将向更高价位发起强劲挑战,进入16000-17000元高位区域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胶市避险需求仍将拓展沪胶中长期发展空间
在国际国内胶市胶价全面大幅单边上涨背景下,沉寂多时的沪胶期货也联动大幅强劲涨升,而与期价大幅涨升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沪胶以成交量和持仓量为标志的交易规模却迟迟未得以显著拓展,沪胶大幅上涨行情几乎成为中小散户行情。对此笔者分析认为,多种因素致使沪胶交易规模缩减,地位下降,而胶价上涨又凸现胶市风险,但低迷沪胶又难以满足避险需求,由此则为沪胶重新活跃、及中长发展拓展了较大空间。
沪胶在国内期市地位显著下降
由于国内期市发展步伐加快、新品种不断开发上市、沪胶交易标的5号标胶非轮胎主流品种子午胎生产原料、主力资金结构不完善、及库存量达到23万余吨空前沉重程度等诸多原因制约作用,2003年,沪胶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为53515928手和成交额为35705.06亿元,分别占当年国内期市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额的19.1%和32.9%,2004年,沪胶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缩减至19361298手和14580亿元,分别占当年国内期市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额的6.33%和9.9%,市场份额跌破10%关口。今年上半年,沪胶成交量和成交额分别缩减至3002074手和1996.37亿元,占同期国内期市总成交量和总成交额的比重分别缩减至2%和3.15%,市场份额甚至跌破5%关口,比去年同期分别缩减82.8%和85%。去年2月18日,沪胶成交量拓展至328980手较大值,相当于当日国内期市总成交量(1611190手)的20.4%,而目前沪胶成交量为5万手左右,仅相当于国内期市总成交量(140-160万手)的3.1-3.6%,去年3月1日,沪胶持仓量达到224376手,还相当于当日国内期市总持仓量(1900818手)的11.8%,而目前沪胶持仓量仅为2万余手,仅相当于国内期市持仓量(160-180万手)的1.11-1.25%。由此对比可见,沪胶已一度由国内期市主要品种,显著缩减为一个次要品种,交易由较为活跃转为较为低迷,场内沉淀资金大量流失,在国内期市中的地位也随之而显著下降。
胶价涨幅巨大昭示胶市风险巨大
受国际国内胶市产区干旱灾害性气候影响,泰国和国内琼滇产区普遍减产,现货供应渐趋紧张,而国内外用胶需求消费依然强劲,同时还引发投机性需求,由此而导致胶市供需关系由供过于求向供不应求转换,国内外胶市胶价普遍出现大幅上涨。自4月底至目前短短的不足3个月的时间,内外胶价出现20-30%巨大涨幅,充分说明胶市供需关系已经严重失衡,导致胶价剧烈波动,促使供需在较高价位寻求新的平衡,也充分反映胶市的交易风险和市场风险正达到巨大程度,因此,涉胶行业,无论是轮胎制造商、汽车制造商等用胶行业,还是天胶进口商、流通渠道的现货批发商,均直接面临较大的风险,胶价暴涨直接导致现货经营成本上升、销售收入和利润下降,迫切需要进入天胶期市规避风险。
涉胶行业市场容量巨大引发强烈避险需求
国内轮胎行业发展迅猛,去年国内轮胎产量和出口分别为2亿条和7千万条,按照10%和30%的增长,今年产量和出口将分别达到2.2亿条和9千万条。国内天然胶供需规模为200万吨左右,占国际天然胶供需规模800万吨至900万吨的22%至25%,其中国内天胶进口量将达到140-150万吨,国产胶供应规模为60万吨左右,而国内合成胶供需规模也在200万吨左右,因此,国内橡胶供需规模将达到400万吨较大规模,考虑到天然胶与合成胶密切的替代关系,及目前尚未有单独的合成胶期货市场,因此,天胶期货市场实际上将需要满足回避包括天然胶和合成胶现货市场现货价格剧烈波动风险的需求,按照今年胶价波动幅度3000元/吨计算,则胶市市场风险容量将达到120亿元巨大规模。按照铜供需规模400万吨、价格波幅1万元、市场风险容量400亿元,去年沪铜成交额56785亿元,期市成交额与现市风险容量达到142:1之比、才能满足回避现市价格波动风险目标推算,则橡胶期货市场成交额应达到142*120亿元=17040亿元,按照天胶均价13000元、每手5吨计算,上述成交额即相当于2622万手,按照全年300个交易日,相当于每交易日8万余手成交量,才能基本满足国内涉胶行业回避胶价波动风险需求,由此为沪胶交易规模拓展了较大空间。
天胶依然是期市理想品种
我国是全球天胶主要生产国、进口国、消费国,相对于泰国胶市、新加坡胶市(产区特征)和东京胶市(销区特征)而言,中国胶市兼有得天独厚的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双重特征,2003年沪胶交易规模全面超过东京胶,而一度掌握全球天胶定价权,成为国内期市中为数不多的掌握国际商品定价权的期货品种之一。沪胶交易依然陷于低迷状态,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上海期货市场实际上已经错过了在此轮牛市中重新启动拓展沪胶交易规模的良好时机,尽管如此,只要改造并完善沪胶期货合约,并加强交易标的物与橡胶加工成品轮胎的期现联系,吸引大量轮胎企业进驻沪胶,不但为农垦销售天胶、而且也为轮胎企业购买天胶、也为流通渠道买卖天胶,提供回避胶价波动巨大风险的场所,那么沪胶期货合约仍将为涉胶行业充分满足避险需求,更远地,沪胶期货将为国民经济发展、为汽车行业、为轮胎行业提供优质避险服务,因此,沪胶仍不失为期市理想品种之一,且大有发展前途。
用胶需求消费旺盛促使胶价暴涨
受制于全球胶市供应灾害性危机、用胶需求消费依然旺盛、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利多因素作用,国际国内周边胶市全面大幅上涨。笔者分析认为,国内外胶市供需关系呈现供应紧张和消费强劲失衡状态,如果说国内外天胶产区因干旱而减产是外部原因,则用胶需求消费增长、尤其是国内轮胎工业迅猛发展,也成为推动胶价上涨的内在原因。
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
国内轮胎工业维持20%以上高速增长。受政策引导、外资投入、消费推动、出口扩增因素作用,促进了国内轮胎工业全面提升。发改委、央行、银监会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产业政策和信贷政策协调配合,控制信贷风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并下发了《当前部分行业制止低水平重复建设目录》。《目录》分为禁止类和限制类两类,涉及橡胶行业的项目有6项,其中禁止类3项,为年生产能力50万条及以下的斜交胎,限制类3项,为汽车斜交轮胎项目。由此可见将使国内轮胎市场结构调整、并健康发展。由于国内市场极具成长潜力,吸引外资轮胎企业纷纷增加投资、扩展轮胎生产销售规模,今年1-4月国内轮胎产量为9213万条,同比大幅增长27.5%。
国内轮胎出口一度面临反倾销制约
导致国内轮胎出口遭遇反倾销风险的原因在于,一是国内出口轮胎在国际市场占有率迅速提高,近几年国内轮胎出口量增幅一直保持在30%以上,去年出口6875.2万条,占总产量的近1/3,同比显著增长50.58%,由此而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首选理由;二是出口轮胎价格恶性竞争,企业为抢占国际市场,产品大幅降价,恶性无序竞争激烈,出口轮胎价格一降再降,特别是斜交胎,有的已是亏损出口,在天然胶价大幅上涨情况下,出口轮胎价格却由90多美元/条大幅下跌至40多美元/条。目前,国内出口轮胎价格远低于各国轮胎平均出口价格,由此而成为国外反倾销的重要证据;三是出口轮胎仍存在安全质量问题;四是出口轮胎产品和市场结构不尽合理,出口轮胎中以低档次轮胎为主,出口价格低;出口国家以发展中国家为主,出口中东、东南亚、非洲、南美等地区的轮胎约占出口总量的70%,而北美、欧盟等发达国家所占比例较小。
有关部门制定应对策略
对于轮胎出口遭遇反倾销风险,中国橡胶工业协会正在筹划反倾销的应对措施,其中包括政策和技术两方面的,首先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轮胎生产、出口的宏观调控力度,力促轮胎出口由数量型向技术型、效益型转变。其次,有关部门应建立出口价格预警机制,规范轮胎出口市场。再次,是行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管理协调作用,加强行业自律,避免恶性竞争;对国外出现的反倾销调查,应及早组织企业应诉,避免造成更大的经济损失。最后,是出口轮胎企业要实施名牌战略,加大技改力度,调整出口产品结构;积极开展体系认证和国外产品认证出口;重点企业利用技术优势到国外投资和合作建厂,防范国外反倾销贸易风险。
轮胎出口摆脱反倾销
由于前期国内轮胎出口主要以斜交胎品种为主、出口技术含量偏低、附加值偏低、出口价格偏低、出口国家逐渐转向发展中国家,由此而引发多起反倾销调查,目前国内轮胎出口已转向子午胎品种、出口技术含量提高、附加值提高、出口价格也相应提高、出口重点仍将转移至欧美发达国家,由此而导致轮胎出口规模维持30%以上较大增长幅度,对天胶价格走势构成利多作用。
油价上涨改变橡胶制造配方
受供应紧张、原油消费旺季、美国海岸飓风、炼油能力有限、地缘政治紧张因素作用,引发基金积极追捧,国际油价突破60美元关口,导致国际合成胶价格上涨至170-180美分/公斤,对天胶价格升水10-20美分/公斤,国内油价联动走强,合成胶价格对天然胶价格升水1000-2000元以上,导致橡胶配发中合成胶比重由60%降至40%,天然胶比重由40%升至60%,合成胶需求和天胶消费此长彼消,对天胶价格上涨产生推动作用。按照国内轮胎产量2.2亿条,每条轮胎消耗橡胶10公斤计算,则共消耗橡胶220万吨,原来合成胶与天然胶消费量之比为60%:4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132万吨和88万吨,而目前两者之比逆转为40%:6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88万吨和132万吨,如果未来两者之比转变为30%:70%,则分别消费合成胶和天然胶66万吨和154万吨,由此说明由于原油价格上涨,导致天然胶消费量将增长50%。其背景和实质是,油价坚挺扩增天胶消费。原油作为全球工业主要原料和主要商品品种,其价格不断上涨,对全球商品市场价格走势存在短线利多和中长期利空双重作用,一方面,考虑到原油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之间的相互联动效应,原油价格上涨,将通过通货膨胀效应,及价格传导机制,促使其他商品价格联动走强,并使天胶价格走强,另一方面,原油价格上涨将促使全球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并使商品需求消费减弱,从而压制商品价格走弱,同样通过汽车轮胎需求消费减弱,压制天胶价格走弱,还有,原油作为合成胶的原料,其价格与合成胶价格维持高度正相关关系,原油价格坚挺促使合成胶价格上涨,抑制合成胶需求消费,继而扩展天胶需求消费,目前轮胎厂已逐渐将橡胶原料配方向天然胶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