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需失衡促使沪胶继续牛途(二)
- 时间: 2005-07-12 10:17:3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轮胎网 点击:
- 跨国轮胎企业进驻国内轮胎市场
跨国轮胎企业纷纷进驻国内轮胎市场:米其林轮胎、普利司通轮胎、固特异轮胎、德国大陆轮胎、倍耐力轮胎、住友轮胎、横滨轮胎、库珀轮胎橡胶、韩泰轮胎、南京锦湖轮胎等公司纷纷投入资金,扩展市场生产销售规模,扩展市场占有份额,做大做强国内轮胎市场。去年国内轮胎产量和出口分别为2亿条和7千万条,按照10%和30%的增长,今年产量和出口将分别达到2.2亿条和9千万条,由此对天胶构成中长期实质性利多作用,支持沪胶大幅上涨。具体而言,世界排名第一的米其林公司继续看好中国轮胎市场高成长性,今后3-4年将投资上千万美元,主要是扩大上海乘用轮胎的生产能力,同时还计划在中国南方建立一个轮胎厂,以完成其在我国从北到南的布局。世界排名第二的普利司通在中国拥有三个轮胎厂,每日生产子午线轮胎2.5万条,在乘用车用子午线轮胎市场的占有率约为10%,在载重子午线轮胎市场占有15%的市场份额,至2010年普利司通在中国的轮胎销售额将提高到目前的三倍。世界排名第三的固特异正实施扩产计划,计划新增投资1.2亿美元,增加7条生产线,扩大合资轮胎工厂的规模。世界排名第四的德国大陆公司与青岛双星轮胎工业股份公司签订备忘录,计划在今年建立一个合资的轮胎制造企业。世界轮胎排名第五的倍耐力轮胎公司与风神轮胎公司达成意向,将在河南省建立合资企业生产轮胎。世界轮胎排名第六的住友轮胎在江苏省常熟市的住友(常熟)轮胎厂已投产,预计形成年产220万套的生产能力。横滨橡胶公司与杭州橡胶集团公司成立合资公司“杭州横滨轮胎”。库珀轮胎橡胶公司目标是通过收购和扩建库珀在中国的现有工厂,计划在5年内年销售收入突破10亿美元,最终占有中国轮胎市场15%至17%的份额。韩泰轮胎有限公司计划在今年末形成1300万套的生产能力。南京锦湖轮胎公司目标是在2007年把中国轮胎产量提高到1800万套。整体而言,全球排名靠前的跨国轮胎企业在国内投入上千万甚至上亿资金,新建扩建轮胎制造能力的规模均达到每年千万余套,由此将显著扩展对橡胶的需求消费规模。
中国因素推涨全球胶价
国内天然胶供需规模接为200万吨左右,占国际天然胶供需规模800万吨至900万吨的22%至25%,国内天胶进口量将达到140-150万吨,相当于国产胶供应规模60万吨的两倍以上规模,国内胶市供需规模已成为国际胶市供需规模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国内胶市供需关系变化与国际胶市供需关系变化密切联系,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引发天胶进口商对进口胶的采购始终成为国际胶价上涨的直接动力,同时胶价外高内低,也带动国内胶价走强。由于国内外胶市均呈现供不应求利多格局,后市促使沪胶继续上涨的直接动力可能由国内琼滇产区胶市现货胶价上涨,转变为国际胶市产销区胶市胶价上涨,即促使沪胶上涨的动力可能由国内胶市期现倒挂,转变为胶市内低外高倒挂,沪胶将可能缩小对进口胶进口成本贴水。
现货商取代投机商参与交易 资金规模虽小难阻沪胶牛市
当前国内外胶市由于供应严重短缺、消费旺盛,供需关系严重失衡,天胶价格正运行于浩浩荡荡的单边牛市之中,国内外胶价频频创下中长期历史高点。与国内外周边胶市单边涨势密切联动,沪胶也运行单边涨势之中,各合约期价迭创新高,距离16000元已近在咫尺。此轮沪胶涨势存在两大重要特点:其一,沪胶量仓交易规模依然较小,其二,沪胶期价与产区现货胶价涨幅接近,几乎呈同步上涨联动态势。对此笔者分析认为,沪胶量仓交易规模较小,外围投机资金介入意愿较为薄弱,而场内主力资金结构已由投机资金转变为现货商资金,并成为推动期价上涨的主要动力。
现货商资金渗透期现两市
由于周边活跃品种分流期市资金、沪胶交易标的5号标胶非轮胎主流品种子午胎生产原料、主力资金结构不完善、及库存量较长时期较为沉重等诸多原因作用,导致沪胶不但缺乏外围增量资金进驻,而且场内沉淀资金继续流失,导致沪胶投机资金规模不断缩小,持仓量规模也逐渐缩减,并缩减至2万余手较小规模。主力资金结构中,投机资金成分不断下降,而多空双方期现套利资金成分逐渐上升,可以认为,主力资金已经同时渗透至期现两市,国内天胶期现两市胶价之间的价差逐渐缩小,期现套利机会较小,两市胶价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沪胶走势由主力投机资金带动转变为现货价格推动。
多方现货商对峙空方现货商
目前沪胶每日成交量基本缩减至不足5万手,持仓量也缩减至2万余手,交易所尚未公布主要合约多空持仓排行榜。但根据目前琼滇产区胶市成交量显著拓展,及沪胶库存量持续递减相结合推测,多方主力资金中不乏有用胶单位,而交割月合约RU507持仓量一度小幅扩增,说明现货商在期市也积极抢购胶源现货,空方主力资金中不乏有现货背景的生产商、现货商、进口商,因此,在沪胶场内沉淀资金较为缺乏、主力大规模投机资金参与态度较为薄弱背景下,多空双方主力资金对比呈现多方现货商与空方现货商相对峙态势。也正由于现货商对天胶价格走势预判能力较强,对期价上涨的推动作用依然较强,导致双方主力资金实力对比呈多强空弱态势,沪胶与国内外周边胶市联动效应显著增强,沪胶回调空间受限,涨升空间得以拓展。
消费商在期现两市同时抢购胶源
由于沪胶近期合约期价始终维持对琼滇产区现货胶价贴水态势,导致买产区现货转抛沪胶期市的期现跨市套利无法获取盈利,同时期市库存量作用,由原来为空方谋取期现套利的结果,目前已转变为补充国内胶市供应紧张的来源之一,导致库存量逐周递减,每周减幅达到数千吨,并迭创地量,导致沪胶实盘压力显著减轻。与此同时,琼滇产区胶市现货胶源减产,体现为现货挂单量难以扩展,而成交量则不断拓展,6月份以来,成交量与挂单量之比超过90%,并连续多日达到100%,现货被抢购现象愈演愈烈,现货价持续上涨,导致沪胶易涨难跌。而产区胶市中未有成交量转换为沪胶库存量增量,而全部转换为终端用胶需求消费量。
例如,4月份,琼滇产区胶市成交量扩增至6979吨,库存量则由4月8日的73625吨缩减至4月29日的62280吨,减幅为11345吨。5月份,琼滇产区胶市成交量扩展至18654吨,库存量则由4月29日的62280吨缩减至5月27日的31725吨,减幅为30555吨。6月份,琼滇产区胶市成交量拓展至30489吨,库存量由5月27日的31725吨缩减至7月1日的23070吨,减幅为8655吨。由此反映,产区胶市成交量和沪胶库存量减量双双转换为终端用胶需求消费量,期现两市成交量和库存量增减变化还可见,不但琼滇产区胶市出现终端消费买盘主力身影,而且沪胶也显现终端用胶单位主力身影。
沪胶库存量将可能趋向于零
沪胶持仓量于4月5日达到41550手近期较大值,随即逐渐缩减,目前为2万余手,由于近期合约持仓量减幅与远期合约增幅基本接近,因此后市持仓量转减为增的可能性依然较小,但持仓量本身基数较小,继续显著缩减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期价大幅上涨源于多方增量资金扩仓追捧,并引发空头投机资金主动止损斩仓、认赔出局所致。截止7月1日,沪胶库存量和注册仓单数量分别缩减至23070吨和17370吨,维持单边持续缩减趋势,不难推测,国际国内周边胶市现货胶源供应紧张日益加重,沪胶期市库存量可能趋向于零,由此对无实盘掩护的空头投机资金将形成强大的威慑作用。
美元汇率走强推涨东京胶价
美元进入加息周期,美联储升息25个基点,同时欧洲央行降息预期增强,导致美元与欧元息差扩展,致使美元汇率走强,但对以日元计价的东京胶则构成强劲助涨作用,另据日本橡胶贸易协会公布,截止6月20日,日本民间仓库生胶库存量下降至记录低点10367吨,较6月10日下降2%,较年初水平下降幅度超过40%,由此说明日本橡胶库存量处于历史低位,引发基金大举追捧,东京胶全线单边大涨,进入175-195日元/公斤中长期历史高位区域,近远期合约期价价差扩展至20日元/公斤,同时近远期大多数合约持仓量稳步缩减,空头投机资金被迫主动止损斩仓、认赔出局,多逼空迹象较为显著。而东京胶对产区现货胶价升水,也同样反映国际胶市呈产低销高强势格局。
国内外天胶胶市供需严重失衡
受厄尔尼诺灾害影响,内外胶市全面减产难以避免,产区胶市呈货紧价扬强势,而中美欧消费性需求和投机性需求加强,导致胶市供需失衡。其中泰国南部和国内琼滇产区遭遇较长时期干旱灾害,目前国际产区已进入5-9月割胶雨季,又遭遇连续降雨灾害性气候袭击,其中国际胶出口商因无货可供,而被迫推迟执行出口合同,现货供应紧张至今未有缓解,并被迫将船货推迟一个月,而印尼部分产区胶树出现落叶现象,胶树遭遇干旱灾害气候袭击,同时由于胶农追求更高回报,将部分胶园改种为棕榈树,导致胶园种植面积缩减,印尼天胶可能出现单位产量和总产量双双缩减。而马来西亚产区降雨减弱,天胶供应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增长幅度较小,尚不足以弥补泰和印尼两国减产,因此国际产胶国天胶整体减产的可能性将越来越大,目前中美欧等经济体用胶需求依然强劲,胶市供需渐趋失衡,泰产区RSS3现货胶价上升至160美分公斤(完税进口成本达到19392元/吨),印尼产区SIR20现货胶价上涨至138美分/公斤(完税进口成本达到16838元/吨)。
国内琼滇产区胶市呈现价涨量增强劲态势
继前期国内琼滇产区遭遇严重干旱灾害性气候作用后,目前又遭遇洪涝灾害性气候,而持续降雨将可能导致割胶作业遇阻甚至中断,而8月份,国内外天胶产区又迎来台风频发季节,因此未来胶源供应紧张也将难以改善。产区胶市现货挂单上市量始终维持在不足1千吨较小规模,成交量则显著扩增,并连续出现挂单量全部被竞买态势,呈现农垦供应紧张,用胶商积极采购甚至抢购对比态势,胶市供需关系由供过于求买方市场格局逆转为供不应求卖方市场格局,琼垦胶价突破15000元,显著缩小对沪胶各合约期价贴水幅度,直接推动沪胶近远期各合约联动上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