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供需失衡促使沪胶继续牛途(三)
  • 时间: 2005-07-15 09:07:13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中国轮胎网    点击:
  • 沪胶多空双方力量对比多强空弱构成直接推动作用 沪胶近远期各合约期价虽然短线高位振荡,但却不改边中期单边持续上涨趋势,主力完成由RU508至RU509迁仓,合约期价呈现近低远高正向排列,并符合割胶旺季至淡季胶价由低向高的排列顺序,持仓量由减转增,并重新突破2万手,库存量和仓单量连续创下近期地量,说明多方期现套利资金和用胶消费商在期市积极采购实盘,而空方期现套利资金和农垦现货商无意大量注册仓单,而实盘压力显著减轻,又支持沪胶期价大幅走强。 胶市供需关系利多 天胶供需关系全面利多,国际胶市产量及增幅稳步超过需求消费量及其增幅,根据对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研究报告数据分析统计显示,去年、今年及明年全球天胶产量依此分别为838万吨、878万吨、及889万吨,而天胶需求消费量依此分别为820万吨、863万吨、及900万吨,供需对比可见,上述三年天胶供应量与需求消费量之差依此分别为过剩18万吨、过剩15万吨及短缺1万吨,天胶产量同比增长幅度依此分别为4.9%、4.8%、及1.3%,天胶需求消费量同比增长幅度依此分别为3.7%、5.3%、4.3%,对比可见,天胶产量增长幅度逐渐缩减,天胶需求消费增长幅度则于今年突破5%,今明两年均超过产量增长幅度,因此供需关系呈现利多特征。 国际国内产区全面减产 统计数据显示,泰天胶产量缩减10%至266万吨,减幅为30万吨,印尼增加5.4%至210.2万吨,增幅为10.8万吨,马来西亚增加9.6%至130万吨,增幅为11.4万吨,上述三国产量净减少7.8万吨至606万吨,占全球天胶产量的69%。国内天胶预计将减产,按照琼滇产区胶树至今尚未开割、及胶树受损、产量23万吨和18万吨、减产幅度分别为10%和5%计算,则减产量分别为2.3万吨和0.9万吨,国内天胶产量将较去年的59万吨减产3.2万吨至55.8万吨。其背景是,受全球性厄尔尼诺灾害性气候影响,泰、印尼及国内琼滇产区遭遇严重干旱灾害性气候袭击,往年5月底6月初开始的割胶旺季在今年难以体现,部分胶树胶汁难以流出,甚至致使部分胶树难以开割,至6月底上述干旱灾情未有缓解,现货紧张成为国内外胶市的主要特征,泰天胶出口商被迫将5月合同推迟至7月执行,由于天胶库存下降,及出于对未来天胶供应短缺的担忧,国内消费商加强对琼滇产区胶市胶源和沪胶库存量的采购,导致产区胶市成交量显著拓展,时常出现挂单量被全部购买的强势特征,胶市由已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展望未来,国际产区已进入5-9月割胶雨季,国内南方地区也遭遇洪涝灾害性气候,而持续降雨将可能导致割胶作业遇阻甚至中断,而8月份,国内外天胶产区又将迎来年中台风频发季节,一旦台风接近甚至登陆产区,将可能导致胶树被摧毁,因此未来胶源供应紧张也将难以明显改善。 内低外高促沪胶回归进口成本 由于国内外胶市均呈现供不应求利多格局,后市促使沪胶继续上涨的直接动力可能由国内琼滇产区胶市现货胶价上涨,转变为国际胶市产销区胶市胶价上涨,即促使沪胶上涨的动力可能由国内胶市期现倒挂,转变为胶市内低外高倒挂,沪胶将可能缩小对进口胶进口成本贴水。国内胶市供需规模接近200万吨,占国际胶市供需规模800万吨至900万吨的22%至25%,国内天胶进口量将达到140万吨,相当于国产胶供应规模60万吨的两倍以上规模,国内胶市供需规模已成为国际胶市供需规模的主要组成部分,国际胶市供需关系变化对国内胶市供需关系产生直接作用。沪胶以国标5号标胶为交易标的,同时又以进口3号烟片胶为替代交易标的,而两交易标的之间不设升贴水。因此,沪胶期价走势同时代表5号标胶和3号烟片胶的走势。考虑到进口胶征收20%较高进口关税,导致进口胶进口成本显著高于国内天胶期现两市胶价,按泰产区胶市RSS3现货胶价148美分/公斤换算,则完税进口成本将达到17999元/吨,对沪胶期价升水近4000元/吨左右,而沪胶对进口胶完税进口成本幅度悬殊的贴水,成为沪胶上涨新的动力所在,实际上,沪胶期价难以达到进口胶进口成本,但至少沪胶期价持续单边上涨后,将可能缩小对进口胶进口成本的贴水。 东京胶演绎强势逼空行情 东京胶呈现大涨浅回强势特征。受美国经济数据好转,由于美元升息,并超过欧元利率,市场抛售美元行为逐渐减弱,美元汇率阶段性回升,美元指数站稳90点以上高位区域,促使东京胶单边持续上涨,国际胶市呈现整体上涨、局部产低销高偏强态势,因此对沪胶构成外部利多作用。同时,东京胶近远期各合约期价关系则由近低远高正基差排列态势,逆转为近高远低逆基差排列格局,说明现货供应紧张导致近期合约升水。东京胶期货价格与产区现货胶价关系由贴水逆转为升水,反映多方投机资金已置产胶国现货跨市抛售于不顾,大举追捧期价的实质,同时结合日本国内天胶库存量维持在1-2万吨较低水平的背景,说明面对较为有利期现两市胶价价差,产胶国依然未有投入较多胶源,也未组织大规模跨市套利,引发东京胶演绎强劲逼空行情。 中国消费助涨内外胶价 国内天胶供需规模在国际胶市供需规模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并超过20%以上较大比例,汽车工业作为国内工业的支柱产业,虽然受到宏观调控政策影响,导致增长幅度逐渐缩小,并出现库存积压现象,但中长期稳步发展仍是主要方向,由此而导致国内用胶需求消费量逐渐扩展,而在国内天胶产量、供应量增长缓慢、供需缺口逐渐扩展利多背景下,国内天胶进口商将加大对国际胶市的采购规模,并逐渐扩展在国际胶市进出口贸易规模中的进口比重,国内天胶进口量(140万吨)相当于国内产量(60万吨)的2.3倍,天胶进口规模增长幅度远远超过国际国内天胶产量增长幅度,1-4月天胶国内产量和进口量分别为5.5万余吨和43.6万余吨,同比分别小幅减少和增长2.5%,由此说明天胶供应仍以进口为主,对国际胶市直接构成利多推动作用。由此而导致国内天胶需求消费对国际胶市依存度显著提高,由此不但对国际胶市构成直接利多作用,而且还由于天胶进口成本显著高于国内胶价,而对国内胶市构成间接利多作用。 征收轮胎消费税左右轮胎消费 在“简税制、宽税基、低税率、严征管”的税制改革和促进轮胎橡胶再生原则下,财政部有意重新调整轮胎消费税政策,将对包括斜交胎和子午胎在内的轮胎按3%征收消费税。而以前子午胎不征消费税,斜交胎征收10%消费税。子午胎企业认为,国家于2001年减免子午胎10%消费税后,子午胎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000年至2003年,全钢胎从299万条增长至1011万条,年均增长50%,半钢胎从2652万条增长至3817万条,年均增长13%,2004年子午胎产量为7877.5万条,同比增长31.8%,而目前重新对子午胎征收消费税,将不利于轮胎产业结构调整。而斜交胎企业则认为,10%高消费税已使斜交胎企业经营极度困难,因此取消斜交胎消费税将是必要及时的。整体而言,后市轮胎行业税制改革仍存在较大变数,由此将对轮胎消费、对国内胶价走势产生重大影响。 期现密切联动促沪胶上涨 主力资金结构中,投机资金成分不断下降,而多空双方期现套利资金成分逐渐上升。当沪胶期价与琼滇产区胶市现货胶价出现偏离后,套利资金作用将使投机资金止损出局。目前沪胶始终对琼滇产区胶市贴水之际,多方期现套利资金力量增强,抑制期价走弱,迫使空头主动回补。在此背景下,可以认为,主力资金已经同时渗透至期现两市,国内天胶期现两市胶价之间的价差逐渐缩小,期现套利机会较小,两市胶价联动效应明显增强,沪胶走势由主力投机资金带动转变为现货价格推动。同时由于投机资金在与套利资金对峙中始终处于不利地位,由此将抑制外围增量投机资金介入,并促使场内投机资金主动平仓退场,也成为沪胶交易规模不断缩小的直接原因所在。而现货胶价持续单边上涨,导致沪胶联动走强,国内天胶期现两市双双运行于阶段性涨势之中。 综上所述,尽管目前沪胶量仓规模较小,但国内外胶市牛市行情仍将延伸、胶价剧烈波动风险的客观事实依然存在,迫切需要与现货胶市巨大风险相匹配的天胶期货市场,来为涉胶行业满足规避风险的强烈需求,因此,从长远看,沪胶交易规模不但不会继续缩减,而且还将由于避险需求,而得以重新拓展。 在国内外天胶产区遭遇干旱灾害性气候袭击,天胶面临全面减产背景下,又受国内轮胎工业强劲增长、用胶需求消费稳步拓展利多因素推动作用,国际国内胶市供需关系将严重失衡,同时相关品种原油、合成胶价格不断上涨,周边胶市胶价不断上涨,促使沪胶短线高位振荡,并在振荡中拓展上涨空间。天胶期现两市密切联动,因此,尽管沪胶量仓规模难以拓展,主力资金已由投机资金转变为现货商资金,却不妨碍沪胶牛市步伐向更高价位挺进,胶价将稳步上涨,延伸牛市,中期上涨目标位将可能延伸至16000-17000元区域,技术图表显示,主力合约RU509前期高点为2003年11月3日高点17180元,即中远期上涨目标位。因此,投资者操作上宜以逢低适量吸纳为主,并可以均线系统作为多单止损位,用胶单位应及时回避胶价上涨所导致的巨大市场风险和交易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