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橡胶工业发展应转变增长方式
- 时间: 2005-07-26 09:13:1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hc360慧聪网化工行业 点击:
- 近几年,随着中国橡胶工业持续发展,橡胶消耗量屡创新高。2004年,中国进口天然胶128万吨,占表观消费量的69.5%;进口合成胶109万吨,自给率只有53%。橡胶资源严重不足,而消耗屡创新高,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已经非常现实地摆在中国橡胶工业面前。
据测算,2004年中国橡胶消耗总量(含SBS,不含胶乳)接近360万吨,比上年增长12.7%,约占当年世界橡胶消耗总量的近20%。其中,天然胶消耗166.8万吨,比上年增长13.8%;合成胶消耗191.3万吨,比上年增长11.7%。天然胶在耗胶总量中所占比重继续上升,而且在一些大的耗胶制品中尤为普遍,如轮胎、胶鞋、胶管、胶带、力车胎等。其中,产品结构的变化和合成胶价格的高涨,是两个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可以说,以合成胶两大通用胶种丁苯胶和顺丁胶价格超过天然胶为标志,彻底动摇了长期以来人们惯用以天然胶价格涨跌来判断行业走势,分析对其他材料可能带来的影响等传统习惯。从目前国际油价高位震荡和今后走势看,合成胶及以油头为原料的炭黑、纤维、助剂等价格变化,给橡胶工业稳定发展增加了变数,尤其是合成胶价格已经成为影响天然胶消耗和价格不得不考虑的重要因素。
去年,轮胎和胶鞋两大传统耗胶制品表现不一。轮胎耗胶量经过几年徘徊后,再次回升至占耗胶总量50%以上水平,达到182万吨。而轮胎的无内胎化、扁平化、高速度级别、节能、环保进而绿色化,甚至工艺、装备的改进等,都使其耗胶品种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总的讲是天然胶比重上升,通用合成胶使用量下降,丁基胶猛增,一些新规格和牌号胶种发展前景看好。按国家统计局统计,2004年全国胶鞋产量9.94亿双,耗胶量约68万吨,但在橡胶工业耗胶总量中所占比重略有下降。目前,SBS依旧占据鞋业耗胶的主导地位,约占42%。比重下降的主要原因是鞋用材料多元化和生产档次提高。令人关注的是,上述两大产品不仅是耗胶大户,同时也是出口的绝对主力。
另外,改性用橡胶和其他制品用橡胶异军突起。随着材料改性、并用、集成技术发展,橡胶应用的边缘化越来越广,应用领域不断扩大。除以前的胶布制品、防水卷材、线缆、粘合剂外,近年来电子用橡胶制品、医用橡胶制品、防腐衬里、工程橡胶制品等也快速发展,特别是塑料和沥青改性等也都有一定的耗胶量,它们更多集中于合成胶中的非丁苯胶、顺丁胶类和特种合成胶,消耗量已占橡胶消耗总量的近12%。
从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无论是主要原材料的进口,还是众多橡胶制成品的出口,中国对国际市场的依存度都很高,而且加工能力突出。这就必然决定在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同时,中国企业必须注重技术进步,合理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
据了解,按轮胎材料消耗计,国产16层级11.00~20规格轮胎均重48.8千克,而普利司通同品种同规格轮胎只有44.3千克;国产185/SR14轿车胎均重10±1.2千克,日本3个厂平均9±0.3千克;米其林225/65R15轿车胎比中国同类胎轻3.2千克。因此,我国资源有效利用还有一定空间。若一味地靠数量型增长,不仅资源支撑不住,环境也承受不了。因此,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橡胶工业经济增长方式,已经成为中国橡胶工业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