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优势产业托起职工致富梦
  • 时间: 2005-08-05 09:07:32    作者: 本报记者 杨平昌 通讯员 薛强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盛夏时节,在东昌农场采访,只见田间地头、职工房前屋后,到处是石柱林立,绿意盎然。汽车、三轮车在田园与街道之间来回奔跑;职工们在田地里、晒场上、收购点忙碌。空气中不时散发出一股浓浓的胡椒味、香蕉味。    “调整产业结构后,发展优势产业托起了职工的致富梦想。”望着机关附近一排排崭新的楼房,该场自营经济办公室主任符德对记者说。这些年来,东昌农场着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部分低产橡胶更新地分给职工种植胡椒,职工们尝到甜头后,又大量种植荔枝、香蕉等热带高效经济作物。胡椒、荔枝、香蕉等产业的兴起,又催生了饲养、运输、加工、服务等行业的逐渐发展壮大。随着职工钱袋子一天天地鼓起来,一座座“胡椒楼”、“香蕉楼”也随之拔地而起。    东昌地处琼文地区,总人口1.28万,其中职工4000多人。全场共有36个生产队,土地使用面积近11万亩。和垦区东北部其它农场一样,东昌的土壤是红土粘性大,易板结,且受台风的影响大。因此橡胶的单产较低,年产干胶始终徘徊在1000多吨左右,职工日子过得较为艰辛。正可谓穷得早,觉醒也早,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该场一部分职工就自发在一些边角地种植胡椒等经济作物,并逐渐成为先富起来的人。1999年以后,该场在加强橡胶管理,提高橡胶单产的同时,根据农场的土壤、物候等自然条件,大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将部分低产胶园更新后分给职工,发展适宜该场土壤、气候等条件,具有独特优势的胡椒、荔枝、香蕉等经济作物,加速了职工自营经济的发展。到2004年底,该场职工自营经济用地达2.27万亩,平均每户达6.4亩,职工自营经济年劳均纯收入超万元,一跃成为海南农垦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优势种植业的示范和样板农场。    东昌职工自营经济之所以能够实现快速发展,原因在于该场在扶持职工发展自营经济中采取了诸多有效措施。在发展胡椒项目上,该场主要采取股份合作的形式,由农场出土地和负责技术指导,职工出资金和劳力,产品投产后,农场每年按每亩土地收取15公斤胡椒干果。农场还在帮助职工打开产品销售的同时,针对客商有意压价收购的行为,筹措资金按正常的市场价格收购职工手中的胡椒,有效地稳定了市场价格,确保职工增产增收。在发展荔枝项目上,则采取农场负责土地、种苗、技术、定植、化肥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职工则负责劳动力和管理费用,以农场与职工1:9的分成比例进行股份合作。为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自营经济的科技含量,该场建立了8个胡椒技术示范基地、7个荔枝技术示范基地,并在每个队建立2∽3户胡椒、荔枝示范户。由于政策、技术、服务到位,促进了胡椒、荔枝等优势产业的发展。目前,该场胡椒种植面积达到1万亩,荔枝近8000亩。    “别小看我这800多株胡椒,每年能产干果2000多公斤,收入至少有2万多元。”正在采摘胡椒的二十二队下岗职工陈玉居对记者说,他的胡椒之所以高产,是因为农场生产技术部门的工作人员经常深入基层,走进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并免费为他们印发胡椒、荔枝管理实用技术资料。农场还多次请省农垦总局科技处的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向他们传授胡椒、荔枝、龙眼的栽培技术。    “我们掌握了过硬的种植、管理技术,产量也就自然高了。”在一旁帮助摘果的妻子也禁不住插话道。    “由于受严重干旱影响,今年胡椒等作物产量将比去年减产,但职工们的生产管理积极性却是有增无减。”说这番话的是东昌农场二分场作业区主任李灶宏。他告诉记者,该分场共有13个生产队,753户职工,家家户户都种有胡椒、荔枝等经济作物。去年分场职工自营作物总收入达1100多万元,户均收入达1.46万元,尽管今年面临着减产,职工们却没有失去信心。    随着职工自营经济的全面发展,该场出现了一批种养大户和致富典型。二十二队退休干部林洪开,2000年承包农场橡胶更新土地46亩种胡椒,由于投入到位,管理精细,2004年采收胡椒干果2.8万多公斤,纯收入15.3万元。三分场十队职工张宋福近年来与农场承包土地66.3亩,种植胡椒、荔枝、香蕉、菠萝等作物外,他还经营胶轮耕地机4部,2004年自营经济纯收入达25.5万元,家庭劳均收入达8.4万元。    “职工自营经济年收入几万元、几十万元,在东昌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了。”陪同采访的该场一名机关干部告诉记者。早些年,他们种出来的胡椒每公斤销售价为50多元,大家乐得合不拢嘴。而富裕起来的职工们并没有“吃干用尽”,他们除了将部分资金用于孩子上学和一些基本的建设外,其余的全都用于扩大再生产或留作抵御自然灾害风险金,从而使该场职工自营经济发展的规模不断得到扩大。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曾是东昌农场场部的真实写照。而自从该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优势产业以来,这里就悄然发生了新的变化,一幢幢楼房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一条条水泥硬板路连着各家各户;一家家商铺生意越做越红火。近几年来,农场先后投入了1000多万元加强小城镇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使小城镇由原来不足2000人发展到现在的4000多人。2002年省农垦总局在东昌农场主持召开了小城镇建设现场会,向垦区90多个农场推广了该场小城镇建设的做法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