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岗转岗,关心始终有党
- 时间: 2005-09-14 09:49:49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昔日曾经有过辉煌历史的金鸡岭罐头厂,从1994年开始,由于种种原因,工厂连年亏损,直到1997年被迫停产。全厂250多名职工从此下岗,生活陷入窘境。面对现实,该厂党支部一班人,没有怨天尤人,他们在困难时刻,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想方设法帮助下岗职工找出路、渡难关,带领职工发展自营经济走致富路,并处处为下岗职工解忧愁办实事,从而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党旗在下岗职工心中永远飘扬。
帮助250多名下岗职工渡难关
金鸡岭罐头厂创建于1976年6月,是海南农垦唯一一家获得国家轻工业部批准的定点出口食品罐头的厂家,当年生产的菠萝罐头驰名国内外,远销十几个国家和地区;生产的椰子汁、芒果汁曾获绿色食品标志,多次获国家部优和省优奖。可是好景不长,后来由于多种原因,到1997年被迫停产,全厂250多名职工从此失业。在短短时间内,职工队伍开始动荡,人心涣散,全厂500多人口的吃饭、穿衣成了最大的难题。工厂从此陷入困境,成为农场的一大包袱。
面对种种困难,罐头厂党支部一班人,心中装有职工,为了帮助下岗职工渡过生活难关,一方面党支部积极争取农场的支持,每月为下岗职工按时发放80―100元的生活补贴;另一面积极找“米”下锅,他们利用厂房和机器设备,搞米料加工,增加收入,并根据本厂职工掌握食品加工技术特长的实际,分别组织职工到海口、文昌和琼海罐头厂等单位打工,使职工增加一些劳务收入。此外,党支部一班人还带领职工发展生产进行自救,种植圣女果、毛豆等短期经济作物,增加部分收入,稳定了职工队伍,较好地帮助职工渡过生活难关。8年来,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该厂24名党员都按时交纳党费和过支部正常的组织生活,厂里没有一名职工到农场或总局上访。凡是农场组织的各种活动,党支部都积极组织人员参与。2001年的“七一”歌咏晚会,党支部组织80名职工上台演唱,并获得文艺晚会演出二等奖;去年场里举行元旦文艺晚会,该厂组织100名职工上台放声歌唱《明天会更好》,赢得台下的阵阵掌声。各种活动的参与开展,大大增强了党支部的凝聚力。
带领下岗职工发展经济走致富路
群雁高飞头雁领。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职工的生活问题,当时厂党支部意识到单靠“输血”不行,必须从根本上改“输血”为“造血”,让他们自强、自立、自己养活自己。党支部一班人,根据当时农场土地资源丰富的实际,决定发动职工转产发展高效农业。
重新创业并非易事!已经端了20多年的“铁饭碗”一下子被打破,完全靠自己来养活自己;原来拿铁锤的手现在要用来扛锄头,在野外风吹霜打,日晒雨淋,许多职工一时转不过弯来。1997年农场划拨了200多亩土地给罐头厂,并给予职工优惠的土地政策,鼓励他们发展自营经济。党支部在把土地定量分给每个职工时,当时职工思想顾虑重重,迟迟未见行动。首先他们一无资金,二无技术,担心种荔枝不结果,收入没保证;其次担心种荔枝果难卖,得不偿失。因而有的职工不想要地,有的要地不想种,又把地转让给他人,有的职工甚至到党支部书记吕烈春家,公开反对搞农业种植荔枝。
面对艰难的现实,党支部一班人不气馁,多次开会学习,统一思想认识,决定以党员的行动来带动职工。于是,厂党支部领导成员和党员陈东尔、李朝庭和李恩福等人先动手把荔枝苗种到自已的地上,给职工带头示范作用。同时党支部将党员分工,分别深入职工家中,挨家挨户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并组织职工到省内发展高效农业较好的海南农垦橡胶研究所、东升、南平和东昌等农场参观学习,听别人的经验介绍和看到别人的可观收入,大大开阔了他们的视野,更新了他们的思想观念,使他们从此投身于荔枝种植。 当时没有资金,党支部几名领导成员四处奔波,一方面争取农场的扶持。农场投入13万元作为首期机耕、种苗、肥料等费用,等到荔枝收获后再逐年扣除;另一方面党支部书记吕烈春还主动上门,到地方农村信用社找有关领导苦口婆心做工作,争取得到信用社的贷款支持,解决了生产前期投入资金不足的问题。
没有技术,党支部坚持长年聘请荔枝技术员定期进行生产技术指导,并在全场分设6个片,选出由4名党员骨干和2名积极分子分别担任片长,具体抓落实工作,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同时,党支部还定期举办技术培训班,邀请有关专家、科技人员、技术骨干给职工上荔枝管理辅导课。开展技术专题讲座,并编印生产技术资料给职工自学,提高他们的生产技术水平和应用技术能力,使职工们基本上掌握了科学施肥、喷药、剪枝等生产管理技术。
没有肥料,党支部就发动职工通过养猪、养鸡、养牛备肥,同时指导他们多积火烧土,采集飞机草等青料,减少肥料费用的投入。支部书记吕烈春还与合作伙伴在场部合作经营无公害肥料农药店,根据生产需要购进各种化肥和农药,对困难职工长期实行先挂帐使用肥料和农药,来年荔枝收获再结帐。
没有灌溉设施,党支部想方设法利用厂房出租费用,采取“工厂垫一点,个人出一点,争取农场支持一点”的办法,在山顶上筑起了容量为50多立方的蓄水池,安装灌溉水管6000多米,解决了荔枝生产的灌溉难题。
经过多方的努力工作,厂党支部和党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职工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种植荔枝和胡椒。1997年,全厂职工种荔枝200亩,胡椒50亩。近几年继续扩大生产规模,到目前为止,已种植荔枝近400亩、胡椒100亩,全厂80户职工家家户户都种荔枝和胡椒,平均每户种植7亩左右,最多的15亩,最少的也有3亩左右。从此自营经济成为该厂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较好地稳定了职工队伍。
倾情为下岗职工解忧愁办实事
1999年,罐头厂职工终于盼来了丰收的喜悦。他们种植的荔枝挂果累累,然而如何销售这些产品,又让职工脸上增添了忧愁。起初,由于不懂经营,职工们各自为战,四处寻找买主,相互之间进行压价,卖不到好价钱。为了维护职工的利益,党支部立即成立了荔枝销售组,组织人员以高于市场价格0.1―0.2元的价格,统一收购产品,运到外地销售。尽管当年缺乏经验,工厂损失了近万元,却保全了职工的利益,保护好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从2002年开始,党支部多次召开会议,不断总结经验,每年在荔枝成熟期组织3名有市场营销经验的党员职工,了解和掌握市场荔枝销售信息和动向,每隔一天向党支部汇报一次。党支部一班人也积极外出寻找客户,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防止县内小贩来果园压价,对职工的产品实行统购统销,大批量的销往岛外市场,提高单价,使职工增加收入。2002年,该厂的荔枝产品迅速走俏市场,远销北京、上海、深圳、安徽等地市场,并卖得了好价钱。尤其是今年,仅种植荔枝一项,全厂职工共收入60多万元,加上种胡椒收入15万多元,今年户均收入达1万元,这是罐头厂发展自营经济收入最好的一年。职工得到实惠,尝到了甜头,个个脸上都露出甜蜜的笑容。
这些年来,厂党支部处处为职工排忧解难,现在职工一件件、一桩桩记在心里。2003年职工符安关身患重病,吃药打针一周未见好转,党支部组织几名党员租车将他送到农场医院,后转入农垦总局医院动手术,他住院期间生活困难,党支部就发动党员为他捐款治疗,并组织7名党员帮他管理荔枝园,使他安心治病。他出院身体康复后,厂党支部介绍他到附近单位作技术指导,月收入1000多元,从而解决了他的生活困难。今年荔枝成熟收获季节,该厂职工王永文母亲刚去世不久,夫妻俩又因病住院,荔枝熟了没人摘,党员李恩福得知这一情况向党支部书记反映,党支部就组织4名党员帮他摘荔枝和销售,并组织党员到医院看望他,送去队里职工捐款350元和厂党支部的慰问金500元,使他夫妇俩感动得热泪盈眶。
多年来,在金鸡岭罐头厂里,只要职工家里有困难都会得到党支部和党员的热心帮助。职工张赛选、陈焕章前年和去年先后因故去世,各自的家里一时没有人来料理后事,是党支部出资和组织党员、职工捐款为这2名职工办理丧事,其家人和亲戚都深为感动,他们无不夸赞:共产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