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主要发展目标
- 时间: 2006-03-20 08:52:37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 点击:
- 根据新华社16日受权发布“十一五”规划纲要,国家“十一五”要实现的主要目标如下:一是宏观经济平稳运行。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二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分别为35.3%和43.3%)。三是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四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五是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六是基本公共服务明显加强。国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增加到9年。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覆盖人数达到2.23亿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率提高到80%以上。七是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6000万人。耕地保有量保持1.2亿公顷,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保障水平提高。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森林覆盖率达到20%,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取得成效。值得注意的是,除了预期性目标外,“十一五”规划还对资源、环境、人口、医疗、社保等方面设立了约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