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开局之年看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
  • 时间: 2006-03-29 09:17:50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开栏的话:    为了更进一步地宣传好海南农垦工作会议精神,本报推出《解读“十一五”发展“六大行动”》专栏,分别对省农垦总局局长吴亚荣在今年农垦工作会议上提出的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示范行动、推进做大做强天然橡胶产业行动、推进二三产业发展行动、推进畜牧业发展行动、推进自营经济富民行动、推进绿色产品促进行动等“六大行动”进行一一解读。“六大行动”涵盖了垦区未来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内容。通过解读,加深垦区职工群众对海南农垦“十一五”规划和未来5年发展前景的了解,增强发展的信心。       近日,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张力夫在一年一度的海南农垦工作会议上做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的主题讲话。会议提出,海南农垦“十一五”规划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示范行动作为农垦“六大行动”之首,并以文明生态村(队)创建活动为载体,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   从数字看社会主义新农垦    “十一五”期间,省农垦总局将采取“上下结合,几个一点”的办法,筹集资金,总局计划投入12.1亿元,全面硬化垦区主干路面3652公里,其中改扩建27个农场(所)场部连接国道、省道和高速公路的对外交通道路(三级路面)212公里,改扩建农场内部主干道(四级路面)3440公里;同时改造职工危房400万平方米,彻底解决15万人口长期饮水困难问题。“十一五”期间,计划投入2亿元建设6个示范场、20个示范队、300例职工增收示范点,发挥辐射带动作用。按照每年每个农场创建2∽3个文明生态队(村)的目标,大力推进文明生态队(村)创建活动。到2010年,文明生态队(村)要达到垦区生产队总数的70%。切实抓好产业结构调整,职工增收300例典型活动,实现“十一·五”期间职工年均收入增长10%以上。    在2006年的起步阶段,总局拟在垦区选择具有一定基础、经过试点能够较快取得明显成效的6个农场和20个队(村),开展新农垦建设示范点工作。争取示范农场经济发展增长率高于全局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示范队(村)经济发展增长率高于其所在农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示范农场和示范队(村)职工劳均收入增长率分别高于全局平均水平和其所在农场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场容队貌整洁,适宜职工全部使用新能源,人畜粪便和生活污水治理率达到80%以上;示范农场文明生态队(村)建成率达100%;劳动力培训率达到90%以上,培养一批农垦适用技术专门人才。    一个个,一串串,一组组的数字为海南农垦人勾划出了一幅动人的社会主义新农垦蓝图。   从决策部署看社会主义新农垦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垦风文明、场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以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展农垦经济为中心任务,以“四改三提高”(改水、改路、改房、改造环境,提高职工的综合素质、收入水平、生活质量)为目标,以开展文明生态队(村)创建活动为综合载体,以解决职工最关切的实际问题为着力点,以增加职工收入、提高职工素质、改善生态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为根本,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局场共建、以点带面,扎实稳步地推进。    从行动步骤方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垦分为三大阶段:2006年的起步阶段,2007年∽2008年的全面推进阶段,2009年∽2010年的完善提高阶段。推进社会主义新农垦,从主要任务方面,主要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积极推进基层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培养新型农垦职工;切实加强党的建设和民主制度建设。    决策思路在坚实的数字支撑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垦已不仅仅是停留在文件上的蓝图,一场有领导、有组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新农垦建设已吹响了号角。   从实践看社会主义新农垦    作为社会主义新农垦的综合载体――文明生态村(队)的建设几年前已在垦区大地上如火如荼的展开,其中2004年一年间创建了200多个,成效相当显著。在创建过程中,要求注重特色,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创建文明生态村核心问题在资金。垦区结合实际,多种渠道筹集资金,注意打好“侨”牌。三江农场上园新村在创建过程中,农场党委通过深入调研了解到,该村人口多且有95%以上的农户都有亲属分布在国外和港澳地区。根据这一实际情况,农场以“故乡人、故乡情”为情感纽带,发动华侨捐助文明生态村建设,仅一个月间就得到侨胞、侨眷捐款达14万元。该村62岁的华侨何和智先生上世纪70年代到香港定居,对故乡怀有深厚感情。当国内亲人告诉他家乡正在创建文明生态村的消息时,他专程从香港赶回村里参加创建活动。同时四处动员在港的乡亲捐款,先后筹集资金50多万元。    罗豆农场、东路农场及其他侨胞侨眷较集中的农场也都注意打“侨”牌,做“侨”字文章,募集的创建资金达近百万元。    在几年的文明生态村(队)创建中,垦区的一大特色是注重啃“骨头”。将工作重心向“问题村队”倾斜,并提出了“三延伸”:一是向社会治安问题较多的(村)队延伸;二是向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推不开的(村)队延伸;三是向生产生活条件落后、经济贫困的(村)队延伸。    走在芙蓉田农场十五队干净的水泥路面上,记者发现这里干部、职工关系和睦,生产取得了好收成。这里原来是一个党群、干群关系紧张,工作推不开,干胶产量上不去的生产队。据了解, 在将文明生态村(队)创建向“问题村队”延伸时,芙蓉田农场要求干部要以身作则,以创建工作为契机,改善党群、干群关系。该场十五队在创建活动中,生产队干部以身作则,调动了职工的创建积极性,也融洽了干群关系。    据了解,2004年在创建活动中落实“三延伸”,先后在几十个“问题村队”开展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创建文明生态村与招商引资看似没有多大关系,事实上是相互促进的。”省农垦总局负责人说,“没有投资商愿意到一个脏乱差的地方投资。”    垦区创建文明生态村时,注重与招商引资相结合,取得了双赢局面。 蓝洋农场位于琼西,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 场长吴裕丰告诉记者,该场把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投资商和创建文明生态村结合起来,分别委托中南设计院、同济大学海南规划设计院先后完成了“蓝洋温泉国家森林公园”、“蓝洋温泉旅游度假城”的总体规划。总规划充分展示了这里回归自然、浓郁乡土气息和农田山庄情趣。该场正在按照总规划加快文明生态村的创建工作及温泉旅游和森林旅游的开发,同时大规模招商引资,仅一年就签约合作项目5个,协议投资额2亿元人民币。    “说改革来论发展,阳江速度算今天。胶园春色好,旱年也丰产。推广股份制,猪牛羊兴旺,管理现代化,胶工收入增”。――阳江农场在该场第五作业区采取快板等文艺表演形式,宣传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和农垦改革、橡胶承包和热作管理技术,受到职工群众的欢迎。    把理论教育从课堂上搬到职工家庭和橡胶园地,是垦区在创建文明生态村(队)中,为培养新型职工创新理论宣传的新作法。据了解,垦区理论下队的显著特点有“三新”:载体新、方式新、内容新。“新载体”,即“理论下队”成为理论普及的一个重要载体,形成省讲师团、农垦宣传部、农场三级互动的工作机制。“新方式”,即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指针,用事实与典型说话、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普及理论。“新内容”,即把宣传理论与宣传改革、传播技术结合起来,从满足职工求知、求富、求教、求乐的需要出发,达到提高职工素质的目的。红华农场场长陈列英结合“理论下队”的实际,撰写了一本《胶工三字经》。“当胶工,德为先,品行端,作风正,不偷胶,守德行。”这些简单易懂的词句使职工们提高了思想认识水平。该场通过“理论下队”活动,使橡胶长期承包工作等“三项改革”得以顺利推行。    文明生态村(队)的创建实践,为社会主义新农垦打造了雏形,社会主义新农垦为文明生态村队的创建注入了新内涵。以文明生态村(队)为载体的社会主义新农垦正沿着康庄大道阔步前进。       (本报记者 陈 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