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农垦胡椒产业备受关注
- 时间: 2006-03-08 08:55:2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 杨平昌 实习生 陈宏明) 3月4日,“2006中国胡椒论坛”在海口召开。国际胡椒共同体(INTERNATIONAL PEPPER COMMUNITY,简称IPC)及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的胡椒同行、胡椒贸易商到会与国内企业交流胡椒市场情况。海南农垦的胡椒产业备受与会者关注。
胡椒是品质优良的热带作物和天然香调料,在食品加工业中应用广泛,同时其提取物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中国是胡椒主要生产国之一,年产量逾3万吨,居世界第六位。中国95%的胡椒产自海南,年产胡椒达3万吨。为了进一步促进中国胡椒产业的蓬勃发展,使中国胡椒在国内、国际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提高,在去年成功举办了全国胡椒行业会议及2005年度海南胡椒贸易会议的基础上,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香精香料分会特在海口主办“2006中国胡椒论坛”。
会上,海南省胡椒协会秘书长林明清对扭转全球胡椒价格低迷状态提出了建议和思路。他认为,主要应加大对胡椒产品的宣传力度,营造“胡椒文化”氛围,建立全球性胡椒生产技术指导网络组织、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价格体系,大力推广有机肥种植绿色胡椒产品等。
与会者认为,海南胡椒的品质和质量曾受到世界各地消费者的一致好评,但由于海南的胡椒产品结构单一、深加工水平较低,内外销程度均十分落后,导致近年来出现了胡椒价贱伤农的问题。而目前国际市场上对胡椒的深加工产品的需求量很大,并且价格很高。以胡椒碱为例,国际市场1公斤胡椒碱的价值约2万元人民币,而100公斤白胡椒粒可加工2公斤胡椒碱。此外还可以开发胡椒油脂、胡椒油、胡椒糖等,最后的产品才是胡椒粉。深加工后的综合效益是胡椒粒的10~20倍,深加工的前景十分广阔。
海南农垦作为这次论坛的重要角色,备受与会者的关注,出席会议的省农垦总局副局长郭钦宜在会上介绍了海南农垦胡椒产业的基本情况。他说,海南农垦目前的胡椒种植面积近6000公顷,年产胡椒籽约800万公斤,面积与产量均为海南的1/4。海南农垦的体制、土地资源、生产技术三大优势完全可以撑起海南胡椒种植龙头,让胡椒产业走出小农经济的模式,提高种植者的组织化程度,以提高总体的产业化水平。可以采用“公司+农户”的生产方式,依靠龙头企业引进先进工艺设备,提高胡椒的加工水平、产品质量,扩大深加工品种,并建立完整的产销一条龙,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近期,海南农垦在万嘉果农庄建起来的胡椒加工厂,就是建立完整的产销一条龙、按照市场需求组织生产加工的一个实例。其胡椒脱皮技术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它的投产运作结束了传统的胡椒浸泡工艺,保证海南胡椒味道的纯正和鲜美。不但能有效地整合、消化农垦的胡椒资源,而且还可以整合周边农村的胡椒资源,为海南胡椒的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香料研究所副所长邢谷扬认为,尽管海南胡椒加工业与世界胡椒加工水平较高的国家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但中国有关科研单位正在投入研究,不少企业正在组织力量迎头赶上,胡椒产品初加工和深加工技术正处于改进、完善和提高阶段。国内胡椒的产品质量将随着加工设备的改进和加工工艺的完善而不断提高。随着胡椒产品在食品工业和医药工业中用途的不断扩大,胡椒将得到充分利用和价值的提升。
IPC的经济学家B.Sreekumar先生说,IPC是胡椒生产国的一个政府间组织,是在联合国亚太经济与社会组织的赞助下于1972年成立的,巴西、印度、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斯里兰卡和越南是该组织的正式成员。IPC目前代表了全球90%的胡椒生产商,其主要宗旨是协调和促进胡椒产业的发展,并致力于改进胡椒生产者的经济状况。IPC这次的使命是评估中国的胡椒市场,明确进入该市场的方式及任何出口到中国市场的限制。根据这次会议讨论及获取的信息,IPC将制定适当的战略,推荐给成员国使用。同时,希望中国能尽快加入IPC,以得到更多更大的信息,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品牌,获取最大的经济利益。
与会者于3月4日下午和5日上午分别参观考察了海南椰仙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东红农场胡椒种植基地及“万嘉果农庄”的胡椒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