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南吕并场队职工日子越过越红火
  • 时间: 2006-04-17 09:15:34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海南农垦报    点击:
  •  本报讯 (记者 易家凡 通讯员 陈修中)    4月1日,南吕农场连片的近1000亩苦瓜地里到处是摘卖瓜的职工。该场十队(农村并场队)职工林书明当天卖苦瓜入帐400多元,其妻一边摘瓜一边告诉记者,她家种植的2亩多地苦瓜,解决了在海口国兴中学上学的女儿的费用。如今,在南吕,许多像林书明这样的农村并场队职工,通过发展特色种养业走上了致富之路,日子越过越红火。2005年,全场农村并场队职工劳均收入1.10724万元,比上年增收2478.4元。   并场农村队多是南吕的一大特点。1960年建场的南吕农场,先后并进了9个农村自然村。在全场7000多人口中,5000多人是并场农村队。再则,南吕又是典型的人多地少企业。全场总土地面积5万多亩,除去橡胶、道路、住宅用地外,可利用的土地资源十分有限。同时,南吕又是一个经济基础十分脆弱的困难企业。1300多吨的干胶年产量,决定了该场不可能在农村并场队的建设发展方面有更多的资金投入。2004年,南吕新一届场领导班子到任后,在如何使并场队的职工尽快富裕起来方面动了不少脑筋。他们在分析了南吕的资源优势后,结合实际,提出了在引导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养业;在引进项目中解决职工就业,带动职工致富的发展思路,并规划出了瓜菜、水稻、水果种植带和畜牧业养殖区。   引导调整,不搞一刀切。南吕有2000多亩水稻田,其中1100多亩是连片的大田洋,土地平坦,阳光充足,灌溉条件较好。长期以来,该场职工大多是一造水稻收割后就种植反季节瓜菜,中间有几个月的土地丢荒。针对这些实际,该场在调整种植结构中,没有采取“硬性规定”和“一刀切”,而是积极引导职工调整。首先是保留传统的瓜菜种植业。南吕苦瓜因品质好,曾获得了海南优质品牌称号。为此,该场在结构调整中,保留了这一传统产业,将九队、十队、二十队3个农村队规划为苦瓜种植带。2005年,南吕种植苦瓜800多亩,产值达250多万元。十队职工林书明科学种植,2.5亩地的苦瓜年收入达1.5万元。许多并场队职工仅种植苦瓜年收入超万元。今年该场的苦瓜种植面积达800多亩,预计年收入将达260万元。其次是引进超级杂交水稻和毛豆或四季豆,发展“两造一豆”产业。“两造”是指,早晚两造超级杂交水稻,一豆是指毛豆或四季豆。2004年,南吕引进超级杂交水稻进行试种并获成功。两年来,该场的超级杂交水稻平均每亩比常规水稻增产200多公斤。利用“两造”之间的空闲时间,种植毛豆。去年以来,他们分别引进两家公司种植毛豆近500亩,目前正收获上市,产品远销杭州等地。今年该场将采取股份合作制形式,扩大种植面积。“十一五”期间,该场将兴建1000亩柚子种植基地,今年将采取股份制形式试种300亩,余下700亩将分散到各农户进行种植。   引进项目,带动职工致富。两年来,南吕新一届场领导班子将引进项目,作为解决职工就业,带动职工致富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他们引进的第一项目就是投资2000多万元的罗牛山3.6万头猪苗养猪场。此猪种全部从丹麦进口,实行现代化的养殖,科技含量高。采取公司+农场+农户和公司+农户的养殖方式。此项目于今年正式投产后,还将兴建饲料加工厂和沼气供应站,将以优惠的价格供应农场职工。该项目将带动南吕养猪业的快速发展,成为职工的致富工程。该场引进的另两个项目分别是西瓜和毛豆种植。去年,该场通过多方牵线,引进浙江客商种植西瓜200多亩、福建客商和海南农垦农业开发公司种植毛豆700多亩。两个项目雇请了大量的季节工,解决了近100名农村并场队职工的就业问题,一年的劳务费收入达到30多万元。并通过项目引进,传播了种植技术,为职工投资种植打下了基础。   出台优惠政策,扶持职工发展。降低土地管理费,从原来的平均每亩150元降到70元,仅此一项每户农户年减负480元。此管理费主要用于缴纳并场队职工养老金和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去年,面对持续干旱,农场投资16万元打井、修水渠,抽水灌溉水稻,确保了大旱年水稻的丰收。同时,还给予并场农村队受灾农户25万元的经济补贴。对引进的种植项目,要求客商全部雇用农场职工,增加劳务收入。组织科技服务小组,进村入户传授种养技术,发放科普读物,解决技术难题。通过互联网,了解市场行情,指导职工搞好农产品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