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排行
  •   
  • 二季度天胶将再踏牛途
  • 时间: 2006-04-26 08:47:02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证券时报    点击:
  • 进入2006年后,东南亚主产国产胶期季节性供应减少及全球消费持续增长,供需矛盾的再次激化,国际、国内现货价格再度创下十多来年新高。然而高位胶价开始抑制消费需求,胶价受压回落调整。进入二季度后,国内外市场青黄不接的状态开始改变,供应的增加和消费旺盛矛盾再度开始激化,处于历史高位的价格仍有可能在供求紧张引领下继续走高。   全球天胶消费强劲   据国际橡胶研究组织(IRSG)3月公布的最新统计报告显示,2005年全球天胶消费量达到874.2万吨,比2004年消费量831.9万吨增长5.08%,而国际产区受到气候不利影响,2005年全球天胶产量仅为868.2万吨,比2004年产量864.5万吨仅增长0.43%。可以看到:天然橡胶消费的增长速度远远大于产量的增加速度,轮胎市场的旺盛需求是主因。2005年,我国轮胎产量达3.18亿条,比2004年增长28.3%。2006年1-2月份,我国轮胎产量为5579.1万吨,同比增长9.7%。由此可以看到2006年预期消费将会继续增加可能性非常大。   在消费不断增加的同时,供应的变化直接影响到供求紧张的程度。根据天然橡胶产出周期性特点,从播种到产量增加,少则需要6~7年。也就是说关系到2006年产量大小的决定性因素在于2001年以前主产区面积情况。从附表中可以看到,到2001年只有越南以及印尼种植面积出现小幅增加,同期的马来西亚却由于种植棕榈树而减少了橡胶的种植面积。因此面积基本维持原状,产量在2006年不会有太大增加。同时橡胶中国海南产区由于受“达维”影响,2006年供应量将会减少。因此在消费增加而产量有减少担忧的大格局下,橡胶价格可能继续维持走高的势头。   消费企业整合   进入2006年之后,国内天然胶价格已超过2万元/吨的大关,虽然这对我国轮胎及胶鞋等主要用胶产业发展极为不利,但直到4月中旬国际现货价格站立于2000美元之上已经超过3个月,在接近一个季度时间中,胶价能够维持如此长的时间说明消费商被动接受和认同市场的高价格。同时虽然国家推出政策将斜胶胎消费税从10%下调至3%,但国内企业的优胜劣汰速度越来越快。中国橡胶工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近年国内轮胎亏损面进一步扩大,其中协会会员企业中,有20%的轮胎企业因亏损而停产,仍维持生产的轮胎企业亏损面达50%左右。在原材料不断高涨的情况,企业生存压力将随着时间推移而增加,2006年橡胶行业的整合速度将会加快。   现货存在走高预期。   截至4月中旬,国际主要产区报价一直维持在2150美元/吨附近,按照该价格进口到国内的橡胶相对国内现货要高出很多。按照进口天然橡胶的成本计算公式(成本等于=进口售价(即报价)×汇率(人民币对美元)+关税+增值税+其他费用 ),其中:按照20%关税、17%增值税、以及其他费用(货物到港、吊装等费用200元/吨,进口商的进胶所需资金利息、运杂费、仓储费等费用大致为150元/吨),21050美元的FOB报价的天然橡胶进口到国内的成本为24498元/吨,按照来料加工的企业有核销手册免除20%关税,则成为20474元/吨。国内现货目前维持在21500元/吨一线,相对全关税价格贴水3000元/吨,因此国内橡胶现货存在继续走高的预期。   综合来看,在基本面继续利多的情况下,国内胶价和东京橡胶调整之后开始再度走强。市场交投活跃,参与者非常积极。供求紧张的格局以及其它利多因素的影响下,国际现货的继续走高的可能性仍旧较大,而国内橡胶在2006年第一季度调整之后,第二季度可能继续延续走高的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