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到底难在哪?
- 时间: 2006-04-06 09:31:31 作者: 中橡网 来源: 每日财经专讯 点击:
- 就中国市场化改革来说,在竞争性领域,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已经基本为市场经济体制所代替,市场经济体制正在逐步得到完善;而在非竞争性领域,尤其是基础部门的市场化进展还比较慢,仍然沿袭过去那种国家垄断经营的模式。因而,下一阶段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是进一步提升整个经济的市场化程度,使改革进一步向深度推进,向中国经济的“深水区”迈进。这其中,就包括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最新一期《?望》周刊载文指出,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市政公用事业领域,已成为新一轮的改革攻坚点。该文指出,培育规范竞争的市场主体、营造有效竞争的市场结构、形成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构建与市场化相适应的政府监管体系,将成为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着力点。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体进程看,市政公用事业领域的改革不仅起步晚,而且改革的步子迈得慢。原因何在?当然,改革受到从观念认识到运营机制、改革进程中利益矛盾乃至政府监管等四大深层约束。其实,影响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推进缓慢的一个重要因素还是价格问题,老百姓的承受能力问题。2003年是中国市政公用事业改革的元年,这一年,中国城市燃气、取暖、公交、供水等行业价格普遍上涨,引起了社会公众和媒体的广泛关注。国家信息中心的研究显示,公用事业和服务类价格是拉动CPI上行的新涨价主要因素,稍有不慎CPI涨幅调控在3%左右的目标就会落空。而水价近年来的连续上涨,更是引来一片质疑之声。以水价上调最快的北京市为例,从1991年8月至2004年8月的13年间,自来水价格经历了9次调整,居民生活用水实际支出从原来的每吨0.12元上升到了3.7元,净增2.68元,涨幅创纪录的达到了22.33倍。但出乎人们意料的是,水价一路上涨,城市供水企业却仍在喊亏。陆续调整这类价格已势在必然。而水、电、取暖等城市公用事业涨价已经对低收入人群产生影响,尤其是对贫困家庭来说,这类支出会造成较重负担。教育产业化造成上学贵,医疗市场化造成看病难,民众已经怨声载道。如果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再让百姓喝不起水,社会反响就不可同日而语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政府必须慎之又慎。市政公用事业的市场化改革是大方向,但是在管不住的情况下,不可能全面放开,政府需要择机而行,这才是“进展慢”的症结所在。